中国林学会(服务号)
中国林学会资讯(订阅号)
官网移动端

中国林学会在北京召开中外专家“栎类经营研讨会”

本文发布于:
2016-11-24
来源:
阅读14061
推荐0
评论0

2016年10月24-26日,中国林学会和国家林业局天然林保护工程管理中心在京举办了“栎类经营研讨会”。中国林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陈幸良为研讨会开幕致辞。来自德国、美国、奥地利、韩国的栎类经营专家和国内关注天然林保护及栎类资源经营的专家学者们参加了此次研讨会,并进行了深入交流。

中国林科院研究员侯元兆首先向参会代表介绍了中国的栎类资源经营现状,指出中国的栎类资源已经到了不经营就会退化的地步,我们要大力倡导栎类林的科学经营,吸取我国老一辈林业工作者对栎类经营的丰富经验,再结合欧洲林业发达国家的栎类经营技术,走综合经营与欧洲目标树作业体系相结合的路,主要借助自然力适当加以人工抚育,将次生林逐步转变成优质乔林。他还指出:目前,我国还不明确栎类资源的经营目标,不清楚栎类究竟如何经营,不知道我国自己的栎类经营经验及先进的国际经验,也不知道栎类经营虽然周期长,但有办法长短结合。所以,应进一步加强栎林经营技术引进。

奥地利维也纳自然资源和应用生命科学大学森林培育研究所Alfred Pitterle教授,在会上介绍了奥地利栎类资源的经营与利用,表示栎类是未来的多选择树种。

德国弗莱堡大学森林生长研究所所长Heinrich Spiecker教授,在会上介绍说,德国历来重视栎类资源的经营利用,他们熟知栎类的生物学特性和相应的经营技巧,并有详细的经营方案。

美国农业部林务局(USDA Forest Service)南方研究院水文科学资深研究员Ge Sun博士,在会上介绍了,被称为美国栎类之乡的北卡罗来纳州的栎类资源,并通过分析栎类林的水分利用及水分平衡,揭示了栎类林经营与气候变化的关系。

国外专家一致认为,栎类是一种非常有价值的树种,生命周期长,根系发达,无论在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方面均能发挥良好的效益,且在今后应对气候变化中也是良好的树种选择。中国的栎类资源很丰富,但大部分林分质量低下,中国政府应重视栎类资源的经营并采取积极行动,将会为我国天然林质量提升产生巨大的收益。

“栎类经营研讨会”会场(一)

“栎类经营研讨会”会场(二)

中国林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陈幸良致辞

中国林科院研究员侯元兆作报告

奥地利维也纳自然资源和应用生命科学大学森林培育研究所Alfred Pitterle教授作报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张文辉教授作报告

南京林业大学方炎明教授作报告

德国弗莱堡大学森林生长研究所所长Heinrich Spiecker教授作报告

美国农业部东南区域气候中心的主任Steven McNulty教授作报告

韩国江源国立大学森林与环境科学学院森林经营系Jung-kee Choi教授作报告

美国农业部林务局南方研究院水文科学资深研究员Ge Sun博士作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