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林学会(服务号)
中国林学会资讯(订阅号)
官网移动端

强党性、解难题、开新局、促发展——中国林学会甬黔延林业科技经济联合体组织专家贵州服务行

本文发布于:
2021-06-04
来源:
学术部
阅读42429
推荐1
评论0

为了认真贯彻科技部、中央宣传部、中国科协《关于举办2021年全国科技活动周的通知》文件精神,充分发挥学会的智库优势和专业特长,以科技助力乡村振兴等亮点工作推进新发展理念的落地落实,中国林学会甬黔延林业科技经济联合体组织专家服务团于5月24日-28日赴贵州开展了学习教育服务行活动。

本次活动是中国林学会庆祝建党100周年系列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学会紧密结合当前形势,将“学史明志•知史励行”主题教育与科技周有机结合起来,组成了以林草乡土专家为主的专家团队,以“百年回望: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科技发展”为主题,开展了赴贵州学习教育服务行活动。活动的目的是将党史学习教育成果落实到创新驱动发展实践中,应用到推进乡村振兴、促进林业产业发展上,引导专家不忘初心使命,牢记为民宗旨,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服务基层林农,引领示范带动,推进产业发展,实现共同富裕,让涉林企业和人员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学史明志 知史励行”主题党史教育

为期5天的活动共分为4个阶段,专家服务团首先前往遵义会议会址,重温红色历史,传承革命精神,从党历史上生死攸关的转折点中感悟革命初心,坚定理想信念,汲取奋进力量,树牢为民意识。专家们纷纷表示,要把遵义会议精神与当前科技竞争形势结合起来,以只争朝夕的使命感和时不待我的紧迫感,努力提高科研质量,积极推动产学研融合,围绕林草中心工作,全力助推产业提质增效和转型升级,为林草高质量发展献智献力。

林下经济产业发展座谈会暨林下经济产业发展科技沙龙

在贵州省林科院,专家团队实地参观了贵州林科院石斛种植资源库等科研基地,详细听取了副院长丁访军研究员的情况介绍,对贵州林业发展现状、科研进展和林下经济发展概况有了一个初步认识。同时结合当前发展形势和贵州实际情况,与贵州省林科院科技人员进行了座谈交流,围绕普遍关心关注的问题进行探讨。中国林科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谢锦忠研究员特别在会上提出,要结合即将全面禁塑,“碳中和”等新形势,发展以竹材为原料的食用菌生态栽培等林下经济模式,探索“以竹替塑”等竹产业发展模式,实现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通过座谈,专家们系统梳理出贵州、浙江两地林下经济发展领域普遍存在的技术难、用工难和市场开拓难等问题清单,计划通过对标对表等方式,结合自身的研究领域、管理经验和优势特长,为两地林业产业可持续发展、高质量发展贡献一份力量。

乡土专家高水平发展科技沙龙

提升林农素质、改进生产方式,是本次科技行关注的重点问题。在黔西南州,专家团队深入到林业产业示范基地和万峰林水稻科普示范基地,了解当地林草生产方式和技术推广模式,希望将改进生产方式作为转型发展的切入点。结合考察情况,专家们以科技沙龙活动方式,邀请黔西南州科协领导、林业产业协会专家和当地林草乡土专家进行现场交流,为黔西南州林业产业发展把脉问诊。科技沙龙活动重点探讨了林特产品栽培技术问题,交流了提高加工水平、提升营销能力等方面的经验,讨论了科普活动、科技培训、科技推广模式和方式,并在产业技术帮扶、专家对接机制和助推林农致富等方面形成了共识。

乡土专家黄才松介绍黔西南州优质产品

企业是产学研融合发展和未来科技创新的主体。为了找准转型升级思路,明确创新助力的着力点,专家服务团特意选取了贵州甬水黔山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和兴义市洒金街道林下经济示范基地进行调研。在贵州甬水黔山农业发展有限公司,创始人黄才松为专家服务团介绍了公司创办的背景、企业运作模式和社会经济效益,特别是响应国家东西部扶贫协作号召,将公司在宁波的管理模式和技术经验带到黔西南州,帮助黔西南州晴隆县整合了各级资源与优质产品,积极带动当地农户脱贫,助力“黔货出山”,获得了“宁海县东西部扶贫和山海协作社会责任奖”和“宁波市产业合作样板企业”。在兴义市洒金街道林下经济示范基地,专家服务团实地查看了基地的林下菌药产业发展模式,了解在林下竹荪、姬松茸、木耳、灰树花等方面的种植技术,对基地依托优良的山水资源,把生态优势变为发展效益的模式表示赞赏,并希望加深与企业的联系合作,将企业发展的有益经验进行提炼总结,为类似地区产业发展提供示范和参考,转化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强大动能。

乡土专家参观洒金街道林下经济示范基地

中国林学会甬黔延林业科技经济联合体成立于2020年,作为一个三级四方共建的跨省域新型创新平台,已逐步实现了宁波市与黔西南州、延边州科协工作的互动,探索出了国家级学会与地方科协间的协作交流、协同创新的路径,是中国科协“政产学研金服用”融合创新模式的一张新名片。联合体已先后多次组织专家服务团、企业代表前往贵州省黔西南州、吉林省延边州开展定点科技扶贫和产业对接活动,通过这种方式,既为两地交流技术,互通信息提供了平台,又为两地企业对接产品、开拓市场提供了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