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林学会(服务号)
中国林学会资讯(订阅号)
官网移动端

“白蜡窄吉丁成灾机制及综合防治技术”和“松褐天牛的天敌繁殖方法改进及配套防治技术示范”两项成果通过科技成果评价

本文发布于:
2023-01-03
来源:
阅读3572
推荐0
评论0

       2022年12月29日,中国林学会在北京以线上形式组织召开专家评价会议,对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自然保护研究所王小艺研究员和杨忠岐教授团队主持完成的“白蜡窄吉丁成灾机制及综合防治技术”和“松褐天牛的天敌繁殖方法改进及配套防治技术示范”两项成果进行了科技成果评价。评价委员会专家来自原国家林业局造林司、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中科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东北林业大学、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华北林业实验中心、国家林草局林草防治总站和中国农业大学等单位的知名专家。会议由中国林学会副秘书长沈瑾兰,评价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原国家林业局造林司总工吴坚研究员主持,中国林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陈幸良出席会议,并在会上致辞。

       专家委员会认真听取了项目组研究情况详细汇报,审阅了相关材料,经质询、讨论,一致认为:“白蜡窄吉丁成灾机制及综合防治技术”历经20年刻苦攻关,该成果明确了白蜡窄吉丁生物学、生态学习性,确定了白蜡窄吉丁的幼虫有4个 龄期;揭示了气候、寄主、自身因素对白蜡窄吉丁种群动态变化影响;提升了钻蛀性隐蔽害虫潜在分布区预测的准确性;揭示出国外引进的易感树种大量栽植是该虫在我国由次要害虫上升为主要害虫的成灾原因。该成果还系统调查了我国白蜡窄吉丁发生区的天敌区系,共发现10种寄生性天敌昆虫,命名发表3个新种。明确了重要天敌的生物学和行为学习性,攻克了白蜡吉丁卵跳小蜂、白蜡吉丁啮小蜂、白蜡吉丁柄腹茧蜂、白蜡吉丁肿腿蜂4种主要天敌的人工繁育技术。开发了高效沉默白蜡窄吉丁视觉受体基因的dsRNA。集成出一套无公害综合防治白蜡窄吉丁技术,制定了京津冀地区白蜡窄吉丁防治历,并制定了白蜡窄吉丁防治技术规程。该成果先后在北京、天津、河北、吉林、辽宁和新疆等省市区进行了推广应用,累计示范防治面积1.47万亩,辐射面积超100万亩。

        专家组认为“白蜡窄吉丁成灾机制及综合防治技术”紧密结合我国林业生产中的重大害虫危害问题,选题正确,研究方法和技术路线先进,资料翔实,数据可靠。该成果整体在同类研究中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

      “松褐天牛的天敌繁殖方法改进及配套防治技术示范”技术成果是对2020年评价成果“松褐天牛生物防治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的继承和发扬。前期的成果已在松褐天牛的防治上进行了大规模的应用,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松褐天牛的天敌繁殖方法改进及配套防治技术示范”对“松褐天牛生物防治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中的天敌繁育技术和林间枯死木处理技术进行了进一步提升和完善。研发花绒寄甲新接种装置和高效群体繁殖技术,节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大大提升了繁殖效率,繁殖成本降低了74.6%,研发出可提高花绒寄甲替代寄主化蛹率和卵存活率装置,解决了花绒寄甲人工繁殖时替代寄主不足的难题。研发出松材线虫病疫木罩网处理的网袋产品2种,简化了山场枯死木罩网的实施过程,提升了疫木无害化处理效率。在陕西省安康市汉滨区和福建省福州市闽侯县分别建立防治示范林1108亩和2040亩,在江西省三清山和兴国县辐射推广应用10200亩,防治区枯死木减退率均在80%以上。专家组一致认为该成果在同类研究中达到了国内先进水平,在天敌繁育上、疫木处理等方面有重要突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