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二十周年怀念梁希师长

时间:2003-12-08 09:18来源:中国绿色时报 作者:李继书 点击:

      梁希是我最尊敬的师长。在大学里接受他教导三年。大学毕业后,在他身边工作一年。新中国建立,又在他主持的林业部工作。他精深的学识、崇高的品德和昭著的业绩,已铭记在心,终身不忘。使我感受最深的有以下三点。

    一、严谨的治学和教学精神。梁希是著名的林学家,有丰富的林业科学知识,是林产品加工利用方面的学术权威。在大学里,主要讲授《森林利用学》、《林产制造学》和《木材学》。他精心编制的教材,内容丰富,资料详实,层次分明,富有条理,使人易学、易懂、易记忆。学了之后,能获得明确的概念,为以后参加工作和继续深造打下良好基础。为了提高教学质量,他虚心向其他专科教授请教有关专业知识。为了讲好木材力学,他亲自去听材料力学专家讲课。他除在课堂上讲授理性知识外,还重视增加学生的感性知识。在重庆期间,建有木材学和林产化学两个实验室,当时实验室的装备是很完备的。还有一个和中央林业实验所合作建立饿小型生产实验室,都是学生的实习场所。另外,还组织学生到本校工学院的材料实验室做木材强度测定实习,也组织学生到附近的造纸厂参观木材造纸生产,到煤矿了解矿柱的腐朽情况,到兵工厂参观枪托的强度测试。通过这些活动增加学生的实验感性认识,提高学生的动脑动手能力,使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能较快的承担和胜任有关的专业工作。

    二、模范的工作作风。严格遵守工作制度,梁希是做的突出的。在授课时,必定按时上课,也按时下课,从不迟到早退。当时,大学教授没有坐班制度,一般是在讲课之后,多回到家中或寝室里,看书,休息,自由活动。而梁希不是这样,却坚持执行坐班制度,办理公事和看书学习都在班上。还经常到实验室检查工作。他每天上下班都有定时,提前30分钟上班,在办公室打扫卫生,做好工作准备。下班按照学校规定的钟点,是照顾学校的吃饭时间。对于工作制度他是这样做的,也要求办公室的工作人员和实验室的助教要这样做。如有不遵守制度的要受到批评。在他身边的工作人员为了不受批评,都是按照他的上下班时间,准时或更提前一点上班,下班都是随他一起走。当助教带领学生做实习时,他也经常参加指导。特别是做林产化学实习,他更经常到场,随时提醒大家注意遵守操作规程和操作程序,并告诫大家严防发生事故,造成人身伤害和仪器破损,教育学生小心谨慎和培养认真负责精神。他十分重视清洁卫生,他办公室内的桌椅,每天都亲自擦拭,做到一尘不染。在重庆时,他的办公桌是柏木做的,没有经过油漆,已经使用过八年,桌面上还找不到一点污渍和墨迹,桌面光洁明亮,如同涂一层薄漆似的。办公桌上摆放一排科技书籍,书的摆放整齐有序。每本书都有它固定的位置,需用时随手可取,不需查找。这些动作看来是生活小事,但却反映他严谨的工作态度和认真负责的精神风貌。他办事常亲自动手。在教书期间,凡是工作报告和来往的公文、信件,多亲自书写,字体整齐工整,从不马虎了事。以后在主持林业部期间,文件很多,文字工作也很大,还是保持他亲自动手的习惯。凡是他主持召开的全国性林业会议的大会报告和重要的宣传报道材料都是他亲自动手撰写,不由别人代笔。作为一个高龄的高级干部,能做到这一点,而且做的很好很认真,是值得学习和称颂的。

    三、超前的林业经营思想。梁希在国外学习,是专攻木材和林产品的加工利用。在这方面他的造诣很深,是国内的权威。同时,他对整个林业的知识也很丰富,很有见地。在教学期间,除对学生用心教好他们的专业知识外,同时,也十分关心我国的林业事业。在新中国建立前,先后调查过浙江省和台湾省的林业状况,提出过振兴林业的意见。他也重视宣传林业,曾在学校森林系所办的《林钟》刊物上写了复刊词。在《复刊词》中,他为发展祖国的林业大声疾呼,号召人们要为绿化祖国而奋斗,并提出“黄河流碧水,赤地变青山”作为奋斗的目标。这个奋斗目标非常雄伟,在过去、现在和将来都具有伟大号召力。新中国建立,他主持林业部,积极开展振兴林业的工作。以绿化祖国为中心,始终坚持以营林为基础的方针,大力开展护林造林,提倡合理利用和合理采伐。目标是保护森林资源,增加森林资源,扩大绿化面积,沿着“黄河流碧水,赤地变青山”的目标前进。1950年6月,即在他撰写《中国林业》杂志的《发刊词》里,提出彻底消灭荒山,绿化新中国的光荣任务。1951年,又在《中国林业》杂志上发表《新中国林业》一文,为绿化祖国绘制了蓝图,要求把祖国的河山做到“无山不绿,有水皆清,四时花香,万壑鸟鸣,替河山装成锦绣,把祖国绘成丹青。”1958年9月27日,他在重病期间,还继续关心祖国的绿化事业,在人民日报上发表《让绿荫护夏,红叶迎秋》的文章,把绿化祖国的蓝图进一步升华。在文章中提出“绿化,要做到栽培农艺,抚育园艺化;绿化,要做到木材用不完,果实吃不尽,桑茶采不了;绿化,要做到工厂如花园,城市如公园,乡村如林园;绿化,要做到绿荫护夏,红叶迎秋。北京的山都成香山;安徽的山都成黄山;江西的山都成庐山;各地区都按自己最爱的名胜来改造自然。这样,中国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的国土上全部成一个大公园,大家都在自己建造的大公园里工作、学习、锻炼、休息,快乐地生活。”这是他对祖国林业的最后提出的伟大构想。经过全国人民的努力和奋斗,是最终要实现的伟大构想。

    德国是林业的先进国家,它的林业和绿化工作走在世界的前列,已经消灭荒山荒地,正在继续提高林业的经营质量,从绿化向丰产化和美化方向发展。1978年,应联邦德国邀请,林业部由杨珏副部长带队,组织代表团到德国参观考察林业,我随团前往。考察时间近一个月,行经11个州,参观考察了城市和乡村,高山和平原,以及工厂和矿山。对德国的林业和绿化工作有了一个比较美好的印象,他们正在向梁希先生在《让绿荫护夏,红叶迎秋》一文中构想的那样景象逐步前进。现在,在德国人民的心目中,森林不仅是他们的物质财富,更是他们的精神财富。森林为他们保障了国土安全,还提供了美好的生存生活环境。现在德国人民普遍对森林有了高度认识,做到了人人爱护森林,人为破坏森林的现象不在发生。德国森林立法最早,在保护森林上,过去是政府管人民,现在则是人民反过来监督政府,发生了根本性的改变。在参观考察途中,我曾向陪同代表的德国官员问起德国林业经营的指导思想和立足点,他的答复是三条。第一条是美化生活环境,第二条是保障生存环境,第三条是提供物质财富。明白了这三条,就懂得了森林和人类的关系,懂得了森林和家庭以及个人的关系,就懂得了爱护森林,保护森林和培育森林,并把爱林、护林和育林逐步变为广的群众的自觉行动。德国现在的营林思想和实践,正和40多年前梁希先生营造的我国林业伟大构想不谋而合。提高人民觉悟,执行正确的方针政策和措施,绿化祖国前景美好,我们能不为梁希先生的这些卓识而歌颂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