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林学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赵良平在全国林学会秘书长会议上的讲话

时间:2009-03-25 18:06来源:未知 作者:信息员 点击:

  

围绕中心 服务大局 为推进现代林业建设科学发展作出新贡献
——在全国林学会秘书长会议上的讲话
赵 良 平
(2009年3月6日)

这次全国林学会秘书长会议是在全国上下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全面推进现代林业科学发展的新形势下召开的。会议的主要任务是:认真贯彻落实全国林业厅局长会议、中国科协第七届全委会第四次会议精神,总结交流学会2008年工作,研究部署学会2009年工作。下面,我讲三点意见,供大家参考。

一、2008年学会工作回顾

2008年,中国林学会及各省级林学会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全国林业厅局长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局党组确定的林业工作总体思路,积极开展学术交流、科学普及、决策咨询和科技奖励等活动,学会各项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

(一)学术交流得到进一步加强。一年来,各级学会组织紧紧围绕生态文明和现代林业建设,不断丰富学术活动内容、创新活动方式,积极开展学术交流活动,学术交流得到进一步加强,活动质量得到明显提高。据不完全统计,2008年中国林学会及各分会(专业委员会)和各省(区、市)林学会组织开展综合性或专题性学术交流活动100余次,累计参会人员12000余人,交流论文4500多篇。

一是大型综合学术交流活动成效显著。2008年7月,学会成功召开了第八届中国林业青年学术年会。年会由中国林学会、东北林业大学联合主办。会议共设10个分会场,参会人员达700余人,是历届年会分会场设置和参会人数最多的一次。年会紧紧围绕生态文明和现代林业建设,就森林与气候、森林经营、湿地保护、野生动物保护与管理、林木育种与生物技术、林业灾害防控与生态安全等方面开展了广泛交流。会议收到学术论文420余篇,数量多、内容广、质量高。会议的活动形式有创新,既有特邀报告,也有分会场学术交流,又有学术辩论赛和期刊展示。会议组织方式也有创新,学会与高校、林业主管部门联合办会,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各级林学会、科研教学单位对年会高度重视,积极组织,认真筹备,提高了会议质量和成效。会议的成功召开为广大林业青年科技工作者全面了解林业最新科研成果、学术进展和研究方向、相互交流提供了一个很好的平台。

2008年9月,中国林学会联合局造林司、河南省林业厅在第十届中国科协年会上共同召开了“森林可持续经营与生态文明建设”研讨会。会议规模达150余人。会议交流了森林经营最新研究进展和各地森林经营成功经验,分析研究了国际发展动态,在加强森林经营工作上达成广泛共识,并提出了《关于加强森林经营工作的建议》。在活动方式上,采取了会前调研、会上集中研讨、召开专题座谈会、会后提出决策建议等形式,积极探索学术交流、工作研讨、建言献策一体化模式,会议成效明显提高,在各分会场中名列前茅,得到了中国科协的充分肯定。学会还与漳州市人民政府联合举办了桉树发展高层论坛,与江苏省林业局共同举办了“城乡林业统筹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高层论坛”等学术交流活动,都取得了圆满成功。

二是分支机构和省级学会学术活动异常活跃。2008年,各分会、专业委员会紧紧围绕现代林业建设,针对本学科发展重点、热点问题,举办了40余次专题研讨会。森林病理与森林昆虫分会联合召开了“第二届中国森林保护学术论坛暨森林保护学科建立50周年纪念会”,生物质材料科学分会召开了“第二届全国生物质材料科学与技术学术研讨会”,竹子分会举办了“第四届中国竹业学术大会”, 森林经理分会召开了“林权改革与森林经营管理学术研讨会”。桉树、林木遗传育种、 树木学、气象、林产化学化工、森林工程、木材工业、经济林、银杏等分会也举办了大型专题学术研讨会。

2008年,各省林学会学术交流活动十分活跃,丰富多彩,共举办学术活动70余次。安徽省林学会召开了“2008年安徽林业学术大会”,福建省林学会举办了“抗击林业雨雪冰冻灾害”学术研讨会,山西省林学会召开了“提高造林成效,加快林业重点工程建设”学术研讨会和“创新与专利”、“流域治理新概念”等学术报告会,天津市林学会举办了“滨海地区生态绿化研讨会”。北京、河北、黑龙江、浙江等省林学会也紧紧围绕当地林业中心工作开展了学术交流活动,为促进地方林业科技进步和现代林业建设作出了贡献。

三是学术期刊编辑和学科发展研究工作稳步推进。坚持质量第一、保持学术特色的办刊思路,《林业科学》及各级学会科技期刊的质量和影响明显提高。2008年,中国林学会主办的《林业科学》又获得中国科协精品科技期刊工程B类立项,期刊在质量和影响力上又有了新的提高,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呈稳步增长的趋势。结合林权制度改革,《林业科学》组织开展了“林权制度改革”征文活动,收到投稿40多篇,大部分论文已发表。为充分发挥学术期刊在抗灾救灾中的作用,《林业科学》开设了“关注雨雪冰冻灾害对我国林业的影响专家笔谈”,编辑出版了《重大雨雪冰冻灾害对林业的影响及灾后重建专刊》。《林业科学》开发了网上采编系统,实现了在线投稿、查阅和网上办公,进一步缩短了论文发表时滞,拓宽了读者、作者、审稿人与编辑部的沟通和交流渠道。分支机构与省级林学会编辑出版的《桉树科技》、《中国银杏》、《树木学通讯》、《林产化学化工》、《竹子研究汇刊》、《森林工程》、《中国城市林业》、《林业资源管理》、《黑龙江林业》、《广西林业》等期刊,为搭建学术交流平台、展示科研成果、促进科技创新发挥了积极作用。

学会组织专家开展了林业重点学科发展研究,编写了《2008-2009林业科学学科发展报告》,开展了《林学名词》辞典、《林学名词》标准的修订和《林业科技期刊编排规范》标准的制定工作。期刊分会举办了期刊展示,组织开展了林业科技期刊调查研究等工作。组织编辑出版了《中国林学会史》,系统总结学会发展历程与规律。

(二)林业科普工作取得新进展。2008年,各级林学会以青少年和林业从业人员为主要对象,以提高林业从业人员科学素质和公众生态意识为目标,不断丰富活动内容,创新活动方式,开展了多种形式的科普活动,科普工作明显加强。

一是完成了提高林业从业人员科学素质系统研究。学会组织开展提高林业从业人员科学素质系统研究,系统分析了我国林业从业人员科学素质的现状与问题,提出了林业从业人员科学素质建设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建设目标、运行机制和对策措施,为开展林业从业人员科学素质建设提供了可靠的依据;编印了提高林业从业人员科学素质科普系列挂图《嫁接》和《人造材》10000余张,并免费发放给企业和林农。

二是组织开展了林业科普“六进”( 进学校、进村屯、进企业、进社区、进军营、进机关)活动。制订下发了《中国林学会关于开展林业科普“六进”活动的指导意见》,全面推进学会科普工作。组织编写了《生态文明手册》,以生动简明的图文宣传生态文明理念和生活方式;组织开展了“生态科普与森林碳汇”宣传活动。共动用公交车辆150辆,宣传历时三个月,每天受众达100万人次;完成了首届大学生生态科普创意大赛评选活动。共收到文字、flash、漫画、摄影等参赛作品2000余件,评选出51件获奖作品(一等奖2名,二等奖9名,三等奖17名,优秀奖23名)。启动第二届大学生生态科普创意大赛,共收到参赛作品1000多件;组织开展了以“弘扬生态文化,建设生态北京,迎办绿色奥运”为主题的2008年植树节科普宣传活动,向公众发放了《家庭养花常识》、《查防美国白蛾 保护绿色家园》、《奥运知识》、《森林法》等宣传材料10000余份;开展了“我为园林献计献策”金点子征集活动和有奖竞猜活动;组织开展了第二届林业科普基地的评选;参加了科技部组织的“科普列车贵州行”活动,并捐赠价值达2万元的科普图书。

各省级林学会按照中国林学会的指导意见,也开展了形式多样的林业科普“六进”活动。北京市林学会结合“绿色奥运”举办了一系列大型环保科普宣传活动;浙江、河南、四川、重庆、贵州、云南等省市林学会针对雨雪冰冻及地震灾害组织开展了相关技术推广与普及工作,指导灾后重建与恢复生产。贵州、广东省林学会开展了“科普教育活动示范基地”、科普基地评选活动;山西省林学会为企业举办园林规划设计与绿化技术培训班;天津、内蒙古、上海、安徽、河南、广西、山东等省(区、市)林学会组织专家开展科技下乡大篷车活动;内蒙古、吉林、河南等林学会编制了“生态文明系列科普读物”、“兴林富农实用技术丛书”、“优质核桃丰产栽培技术”等科普资料,普及生态知识和实用技术。

三是围绕林业建设重点问题开展专题培训。学会举办了“数字林业技术支撑体系高级研修班”,来自30多家单位的80多人到会学习;举办了“全国油茶实用技术专题培训班”。14个油茶主产省区的100余人参加了培训。竹子分会积极参加科技服务林改试点工作,组织专家赴广西、贵州、云南、浙江、江西等竹产区进行技术指导与培训,并针对雨雪冰冻灾害编制了《雨雪冰冻灾后毛竹林恢复与重建技术手册》,发放主要受灾竹产区;森林昆虫分会组织专家在北京、宁夏、河南等地开展防治技术培训;林业气象专业委员会组织专家到河北保定举办树木液流与蒸腾测算技术培训,森林防火专业委员会举办森林消防支(大)队长培训;经济林分会组织专家在湖南湘西、湘南等贫困地区开展科技推广与培训等活动,都取得了显著成效。

(三)决策咨询取得新突破。2008年,各级林学会着力强化决策咨询功能,拓展决策咨询领域,积极推进学会工作以学术交流为主向学术交流与决策咨询、建言献策并重转变。

一是针对突发事件建言献策。“5.12”地震发生后,中国林学会及时召开了灾后林业及生态恢复重建专家座谈会,向中央提交了《关于重视和加强林业及生态恢复重建的建议》,得到了国务院有关领导的高度重视,为将林业生态恢复重建工作作出了突出贡献,多次受到国家林业局的表扬。

二是结合学术交流活动提出专家建议。2008年,中国林学会结合“森林可持续经营与生态文明建设”研讨会提出了《关于切实加强森林经营工作的建议》。生物质材料科学分会完成“关于将生物质材料产业发展纳入到国家木材保障体系的提案”并转交全国政协,形成了全国政协十一届一次会议提案第4615号。森林昆虫分会结合“城乡林业统筹发展与生态文明建设高层论坛”提出了“关于加快林业生物防治事业发展的意见和建议”。桉树专业委员会结合“第四届第四次全国桉树论坛暨新技术新产品展示会”,提出了《关于加强桉树产业发展的建议》等。

三是开展科学考察研究与学科研究。开展了《湿地资源保护与湿地生态建设对策研究》、《东江源区流域保护和生态补偿调研》项目的研究,积极筹备长江流域防护林体系建设科学考察项目。组织专家开展林业有害生物防控对策研究,编写完成了《2007年主要林业有害生物发生情况及2008年发生趋势与控制对策研究报告》,提出了2008年主要林业有害生物发生趋势及防控对策建议。

(四)国际交流与合作进一步加强。2008年,各级林学会通过“走出去、请进来”,大力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进一步扩大了学会在国际上的影响。

中国林学会与北京林业大学、中国林科院成功承办了第23届国际杨树大会。大会收到论文249篇,内容涉及杨树基因工程与遗传育种、分子生物学、杨树栽培、经营管理、木材加工、杨树生态环境保护和多资源利用等各个层面。30多个国家的100多位外宾和200多位国内代表出席会议。由于严密的组织、周密的安排、高质量的服务得到了联合国粮农组织和与会代表的一致好评,认为此次会议创历届大会三个之最:参会人员最多、科学贡献最大、学术水平最高。2008年,中国林学会还接待了国际树木栽培学会、世界林业中心等外宾来访。通过访问交流,加强了相互联系与合作。

各分支机构与省级林学会也结合各自特点开展国际交流与合作。木材科学分会组织召开了“国际林木产品学会联合会”,20多个国家100多位外宾参加了会议。桉树专业委员会邀请澳大利亚专家进行桉树矮化育种技术培训。贵州省林学会邀请奥地利专家举办“近自然林业”讲座,北京市林学会举办了“森林景观恢复与气候变化”、“森林碳汇与生物质能源发展”国际研讨会,广东省林学会举办了“国际热带林木组织在线监督国际培训班”等。

(五)产学研结合平台搭建工作扎实推进。2008年,中国林学会及各分会(专业委员会)、各省(区、市)林学会紧紧围绕现代林业建设和林业产业发展,积极探索搭建产学研相结合平台的新路子,促进了林业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了科技成果的转化。召开了桉树产业展高层论坛,参会专家、企业及政府部门的代表500多人,就推进桉树产业健康发展开展研讨。同时,举办了新技术新产品展示会,推介了一批新技术新成果。举办了“全国商品林木材高效利发用技术研讨会”、“2008北京园林绿化行业新技术、新材料推介会”,“坚持科学发展观,加强产学研结合,促进现代林业人才培养研讨会”,“森林消防学术研讨暨产品、技术展示会”,组织召开了银杏、竹子、桉树、经济林等产业发展论坛。参加活动的代表既有从事科学研究的专家学者,也有地方政府和企业的代表。活动的举办为企业了解有关政策和最新科研成果、政府管理部门掌握了解产业发展动态、加强科研与产业的有机结合,提供了很好的平台。

(六)林业科技表彰奖励稳步开展。2008年学会本着“公平、公开、公正”的原则,开展了多项表彰奖励工作。一是组织开展了第二届梁希青年论文奖的评选。共评选出获奖论文70篇(一等奖9篇,二等奖21篇,三等奖40篇)。二是组织开展了第二届梁希科普奖、第六届劲松奖和从事林业工作五十年以上科技工作者评选表彰工作。三是组织开展了第二届《林业科学》优秀审稿人评选活动。四是协助中国科协等单位完成了“光华奖”、“杰出女青年科学家奖”、“抗击雨雪冰冻灾害优秀科技工作者”等奖项的推荐申报工作。由中国林学会推荐的湖南省郴州市林科所谭柏韬同志获得“抗灾救灾和灾后重建优秀科技工作者”荣誉称号。林业机械分会、林业气象分会、生物质材料、森林经理等分支机构,以及山西、河北、辽宁、吉林、龙江、广西、浙江等省(区)林学会也开展系列科技奖励表彰活动。

(七)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2008年,中国林学会以推进学会体制和机制创新为重点,进一步加强了组织建设。一是启动了组织建设试点工作。制定了试点实施方案,召开了部分分会(专业委员会)和省级林学会秘书长会议,研究部署试点工作,积极探索会员发展与服务新模式和分支机构管理新机制。二是首次组织举办了会员日活动。中国林学会与北京林学会在北京联合组织开展了会员日活动。森林昆虫分会、湖北省林学会、江西省林学会等学会也组织本学科、本地区会员开展了形式多样的会员日活动。会员日活动的开展,进一步加强了学会与会员、会员相互之间的联系,增强了学会的凝聚力和影响力。三是加强对分支机构换届改选的领导。中国林学会对所属分支机构换届改选实行了会前审批制度,并派专人到会监督指导。林业机械、树木学、遗传育种、经济林等分会按期进行了换届。四是会员重新登记及会员发展工作稳步推进。五是学会秘书处自身建设全面加强。定期召开全国林学会秘书长会议,研究探索学会发展新思路。通过各类培训,着力提高学会干部的综合素质。编辑出版了《中国林学会史》,系统总结学会发展历程与规律。山西林学会、北京林学会积极争取上级主管部门的支持,明确了学会秘书处的级别,壮大了学会干部队伍。

二、关于当前学会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

当前,全球金融危机持续加深,对经济社会及林业发展提出了严峻挑战。近一个时期,中央先后召开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等重要会议,进一步明确了当前及今后一个时期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目标任务。2009年1月8日,国家林业局召开了全国林业厅局长会议,对林业工作作出了全面的部署。1月12日,中国科协召开了七届四次全委会,对新形势下做好科协及学会工作提出了要求。国内外经济社会发展的新形势赋予了学会新的任务,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一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对学会事业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科学发展观,是对党的三代中央领导集体关于发展的重要思想的继承和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科学发展观不仅是事关全党全国大局的指导思想和基本理论,而且是任何一个地方、任何一个部门、任何一个单位、任何一个人都必须全面贯彻落实的重大原则问题。贯彻落实科学发展就必须将发展作为学会工作的首要任务。推进学会事业的全面发展,就必须全面推进学会的组织建设、业务建设和能力建设。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就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这个“人”,不仅是个体的人,还包括群体的人,包括以人为主体构成的社会。以人为本,就是在开展学会工作、组织学会活动时,要以服务对象关注的热点问题和涉及服务对象切身利益的重点问题为中心,选择那些社会关注、公众关心的热点问题为主题,这样,我们的活动才能引起会员的关注,才能引起社会的关注,我们的平台才能更加广阔。以人为本,就是要做到了解会员和科技工作者的需要,倾听他们的心声,反映他们的诉求。以人为本,就是要做到发展为了会员、发展依靠会员、发展成果由会员共享。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要推进学会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首先在指导思想上,要牢固树立大局意识和全局观念,将紧密结合林业改革与发展的实际,服务林业发展大局作为学会工作的根本任务和基本原则;在发展理念上,要积极推进学会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的改革与创新;在工作重点上,要着力打造学会精品活动,提高学会活动质量,树立学会活动品牌,扩大学会活动的影响。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就必须坚持统筹兼顾的科学方法,正确处理好当前与长远的关系、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学术交流与科学普及的关系、促进科研发展与促进产业发展的关系、学会与各司局和有关单位的关系、组织建设与业务建设的关系。

二是当前林业发展赋予了林学会新的任务和新的更高要求。近几年来,我国林业改革取得重大突破,生态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林业抗灾救灾和恢复重建取得重要成果,林业产业发展取得新的成效,生态文化进一步繁荣,林业的国际话语权与国际影响力明显增强,林业发展环境进一步优化。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新机遇,2009年全国林业厅局长提出了“发展现代林业,建设生态文明,促进科学发展”的林业工作总体要求。

现代林业是科学发展的林业,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林业,是用现代科学技术构建完善的林业生态体系、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繁荣的生态文化体系,全面开发和不断提升林业的多种功能,努力提高林业的生态、经济、社会效益,满足社会日益增长的对林业的多样化需求。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史上最高级的文明形态,是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经济社会科学发展的文明形态。建设生态文明是人类追求经济社会永续发展的崇高目标,也是发展现代林业、促进科学发展的最终目标。“发展现代林业,建设生态文明,促进科学发展”必须坚持解放思想,深化改革;坚持以人为本,兴林富民;坚持转变增长方式,加强森林经营;坚持科教兴林,人才强林;加强发展生态文化,强化生态文明观念。中国林学会作为林业届历史最悠久、学科最齐全、组织体系最完备、会员覆盖面最广的科技社团,具有人才荟萃、专家云集、联系广泛的独特优势,肩负着开展学术交流,提供决策咨询;推动科技创新,促进学科发展;普及科学知识,弘扬生态理念;推广科技成果,促进产业发展;开展表彰奖励,举办科技培训,促进人才成长等光荣使命和任务,是现代林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力量,应充分发挥桥梁纽带、科普宣传、建言献策、学术交流平台四大作用,为促进林业科学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与智力保障。

三是中央领导对科协系统的重要指示精神对学会工作提出了新的任务和新的更高要求。2008年12月15日,胡锦涛总书记在纪念中国科协成立50周年大会上发表了重要讲话,对科协及学会工作作出了指示。他指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科协组织要进一步发挥推动我国科技事业发展重要力量的作用。科协组织作为科普工作的主要社会力量,要以贯彻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为抓手,以未成年人、农民、城镇劳动人口、领导干部和公务员为重点,以科普资源共建共享为突破口,广泛开展群众性、基础性、社会性科普活动,不断增强科普服务能力和水平。要积极参加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把开展学术交流、发挥学术交流对自主创新的重要作用作为学会的基本职责,积极搭建不同形式、不同层次的学术交流平台,积极推动科学家之间的交流,积极推动科学家和决策者、社会公众的交流,启迪创新思维,促进自主创新,推动产学研结合,推进科技知识传播和应用。2009年1月12日,中国科协召开了七届四次全委会。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全国人大常务会委员长王兆国,在会上作了重要讲话,要求科协各级组织和广大科技工作者要坚定信心、迎难而上,发挥专业优势、立足科协特色,为实现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提供强有力的科技支撑。全国各级林学会组织要积极贯彻中央领导对科协系统的重要指示以及中国科协七届四次全委会精神,组织和引导广大科技工作者积极开展跨学科、跨领域、综合性的学术交流与科研攻关;大力推动林业科技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促进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同时要充分利用新形势下出现的新机遇,通过各种形式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与经验;要充分发挥科普主力军的作用,帮助人们以科学思想观察问题、以科学态度看待问题、以科学方法处理问题,推动形成讲科学、爱科学、学科学、用科学的良好社会风尚。

三、2009年学会工作总体思路与工作重点

“发展现代林业、建设生态文明、促进科学发展”是局党组提出的林业工作总体要求,学会要紧紧围绕这一中心来开展工作。在指导思想上,学会要将紧紧围绕现代林业和生态文明建设、服务林业发展大局作为工作的根本任务和基本原则,在发展现代林业、建设生态文明、促进科技进步上下真功夫;在工作重点上,要紧紧围绕生态文明、现代林业建设这个中心,选择现代林业建设中的关键领域和亟待解决的问题来开展学术交流、科学普及和决策咨询;在工作的具体内容上,要结合现代林业建设的相关内容来立题、来研讨,全方位地服务于现代林业建设。坚持定期组织召开全国林学会秘书长会议,贯彻落实全国林业厅局长、中国科协七届四次全委会、中国林学会常务理事会会议精神。切实加强对各分会活动的管理,对各省级林学会工作的指导,将学会工作重点引导到围绕中心、服务大局上来。

2009学会工作总体思路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局党组确定的发展现代林业、建设生态文明、促进科学发展的林业工作总体要求,以促进学会事业全面科学发展为目标,以提高质量和实效为重点,继续深化学会体制和机制改革,创新学会工作方式,开拓学会事业发展领域,积极推进学术活动由数量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科普工作由临时性活动为主向经常化职能化转变、学会工作领域由单一的学术领域向产学研相结合转变、学会活动由学术交流为主向学术交流与科学普及和决策咨询并重转变,着力抓好学术交流、科学普及、决策咨询、科技奖励和组织建设,充分发挥“桥梁纽带、科普宣传、建言献策、交流平台”四大作用,为推进现代林业科学发展做出新贡献。

2009年学会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扎实抓好学术交流,促进林业科技创新。重点放在全面提高学术活动质量上。大胆尝试专家擂台、学术沙龙、科技论坛、在线研讨等新的活动方式。鼓励区域性学术交流,促进区域性科技创新。在会议组织方式上,采取与地方政府、科研院校联合办会模式,充分利用各种社会资源,充分发挥和调动各分支机构与省级林学会优势与力量,探索并建立联合办会,互动共赢机制;发挥专家在重大学术活动中的选题、组织作用,提高学术活动的成效;探索建立科学合理的学术活动质量评价机制,不断提高活动的质量。

一是全力办好第二届中国林业学术大会。举办“中国林业学术大会”对扩大学会影响、提升学会的地位,促进学科发展和科技进步,促进现代林业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在理念上要坚持树立质量与成效第一的意识和思想,着力提高学术大会的质量与效果;在会议选题与交流内容上要紧跟林业发展形势,紧扣现代林业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提高学术交流针对性;在组织方式上要灵活多样,创新方法,强化会议组织管理,提高办会成效,树立学术大会旗帜品牌。各分支机构与省级林学会要高度重视,积极做好参与人员的组织,学术论文的征集等会议工作。

二是开展好林业建设热点、难点以及重点领域学术交流活动。紧紧围绕现代林业建设中的重点、热点问题和重点学科领域开展学术交流,抓好2009年中国科协年会林业分会场、第二届青年科技论坛、海峡两岸森林健康与经营学术研讨会、“三北”防护林建设高层论坛,紧紧围绕林业三大体系建设、六大工程建设和林业碳汇、生物质能源、气候变化、森林经营等热点问题开展学术研讨,促进学科发展。组织编写《2009年预防与控制有害生物咨询报告》,完成好《林学名词》修订和《林学名词标准》制订工作。

三是抓好各分会与省级学会学术交流活动。重点抓好重要学科、重点领域学术交流,举办林木遗传育种、木材加工、森林培育、森林保护、森林经理等重点学科,以及桉树、竹子、杨树、银杏等重要树种学术交流,打造桉树论坛、森林保护论坛、杨树博览会、竹子年会等一批学术精品,推动科技创新与成果应用,促进学术繁荣;通过林业学术大会带动各省级林学会综合性学术交流活动的召开,指导省级林学会针对各省林业发展现状开展专题研讨。

四是巩固《林业科学》的学术权威性和领先地位。做好《林业科学》网上采编系统的试运行工作,实现在线投稿、查阅、网上办公,稿件送审在线完成,推进学术期刊信息化建设。系统的采用对进一步缩短论文发表时滞,加速科研成果的公布与交流,拓宽读者、作者、审稿人与编辑部的沟通和交流渠道。开展好表彰优秀审稿人评选活动,召开第三届全国林业科技期刊发展研讨会,促进林业科技期刊的健康发展。

(二)大力开展科学普及,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工作重点放在拓宽科普工作领域、创新科普工作机制上。着力加强科普工作重要性和必要性的宣传,提高各级林业主管部门对科普工作重要性的认识,研究制定具体措施,调动各省级林学会和各分会(专业委员会)的积极性与主动性。

一是大力推进林业科普“六进” (进社区、进军营、进学校、进村屯、进工厂)活动。开展科普“六进”是明确和强化学会科普职能,整合科普资源的必然选择,是推进科普活动由零散型、临时性向集中型、经常性转变。开展林业科普“六进”活动是提高林业自主创新能力与水平的需要,是提高林业从业人员科学素质的需要,是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与新农村建设的需要,是推进现代林业建设与生态文明建设的需要,是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需要。我们要积极鼓励林业科普作品创作,鼓励机制和形式创新;要加大大众媒体进行科普宣传的力度,加强沟通协调,争取多方支持;要结合实际,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循序渐进,突出成效。各分会、专业委员会和各省级林学会要认真贯彻落实《中国林学会关于开展林业科普“六进”活动的指导意见》,围绕生态文明建设,利用科普节日宣传、林学夏令营、大学生生态科普创意大赛等科普精品活动,传播生态文化知识,树立生态文明理念,将林业科普“六进”活动办成林业科普工作的知名品牌。各省级林学会结合各省林业实际,每年选择1-2各主题,开展形式多样的科普活动,为科普“六进”活动增加内容,丰富形式。

二是积极服务林改与新农村建设。在辽宁、江西等省设立基层科普示范点,开展调查研究,探索建立服务林改与新农村建设的有效途径与方式,普及林业科技知识,推广林业实用技术,提高林农科学素质与科技水平。

三是完善中国林业数字科技馆可研报告。开展深入调查研究,积极做好与局信息化办公室、计资司等有关部门的沟通,争取主管部门支持,完善中国林业数字科技馆可研报告,做好建立林业数字科技馆的各项筹备工作,推进科普工作信息化建设。

四是继续做好科普基地的评选工作。加强林业科普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巩固和发展不同类型、不同级别的林业科普基地,完善功能,明确责任、加强管理,扩大科普场所,拓宽科普工作领域,培植科普品牌。

(三)积极推进决策咨询工作,当好参谋和助手。工作重点放在推进决策咨询与学术交流结合,探索建立决策咨询体系与工作机制上。充分发挥学会学科齐全、专家众多等优势,紧紧围绕林业重点、热点问题组织开展科学考察,提出决策建议。

一是针对问题,开展科考,提出决策建议。组织开展长江流域防护林体系建设科学考察,完成湿地资源保护与湿地生态建设对策研究和东江源区流域保护和生态补偿调研项目,组织开展木材安全和用材林建设调研,提出相应对策建议,供决策部门参考。

三是结合学术研讨会提出政策建议。结合第二届中国林业学术大会、科协年会林业分会场、第二届青年科技论坛、海峡两岸森林健康与经营学术研讨会、“三北”防护林建设高层论坛、生物质能源、森林经营等综合的、专题的学术交流活动,组织专家形成决策建议,提交有关部门,推进学术成果、观点、建议一体化。

三是强化决策咨询职能,完善决策咨询体系。积极探索决策咨询新思路,拓宽决策咨询领域,组建相对稳定的专家队伍,建立健全决策咨询思想库,专家库。创新机制,逐步建立比较完善的、分层次、分领域的学会决策咨询体系,为现代林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中的综合性、战略性问题,热点、难点问题提出具有建设性决策建议,不断提高决策咨询的质量和水平。

(四)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提高国际影响力。工作重点放在加强与国际组织联系,争取国际项目支持上。通过“走出去、请近来”,加强国际学术、科技交流与合作。一是组团参加第13届世界林业大会,加强与世界林业中心、国际保护自然联盟等国际组织的联系,进一步扩大中国林学会在国际上的影响。二是加强学会与澳大利亚、日本等国学会组织的合作,建立交流合作机制。三是办好“应对森林自然灾害国际学术研讨会”,并将“全球森林科学发展论坛”作为学会将来召开国际学术研讨会的固定名称,每次选择不同主题和内容进行学术交流,长期坚持,形成国际会议品牌。四是执行好海智项目和应对林业自然灾害国际学术交流项目。

(五)积极搭建产学研交流平台,促进成果转化和林业产业发展。工作重点放在探索搭建产学研交流平台的机制和路子上。紧紧围绕林业产业发展和科技创新,开展产学研结合的现状调研,摸清情况,搭建交流平台。一是围绕重点学科、重要树种产业发展,如木材工业、林产化工、经济林等重点学科,以及桉树、银杏、竹子等重要树种,采取研讨会、高层论坛技术推介会等多种形式促进成果转化与产业发展。二是推进学术交流、成果展示、技术推广相结合。举好第三届杨树节和杨树产业博览会,指导各分支机构与省级学会开展有关新技术新成果展示和推介,为政府、企业、科研教学单位搭建产学研合作交流平台。

(六)认真抓好科技奖励表彰工作,调动广大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工作重点放在完善表彰奖励体系,探索奖励新机制上。积极探索研究符合现代林业科技进步的、科学合理的奖励体系,不断奖励制度,建立公平、公正、公开的评审机制,树立学会奖项的社会公信力和认知度;拓宽奖励基金筹措渠道,扩大基金规模,完善基金使用管理办法;探索建立获奖成果的评估机制,建立获奖成果推介制度,加大对获奖人员的宣传力度;进一步丰富梁希科技奖的奖项,增强梁希科技奖的吸引力。2009年重点开展“第十届中国林业青年科技奖”、“第三届梁希林业科学技术奖”和“梁希优秀学子奖”评选工作,继续完成第六届劲松奖和从事林业工作五十年以上科技工作者的表彰工作。

(七)推进学会体制机制创新,强化学会组织建设。工作重点放在加强组织建设、探索学会分支机构管理体制和机制创新上。通过深化改革,逐步建立既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律,又适应科技社团发展规律的组织体制和运行机制。一是规范会员发展与管理,提高服务水平。完善并出台《中国林学会会员管理办法》,明确各类会员的条件及权利与义务、入会程序及审批权限等。加强学会网站建设,启用网上会员管理系统,建立健全会员档案,加强与会员的联系,组织开展好会员日活动,实施会员优惠优先办法,提高为会员服务水平,增强学会吸引力;二是扩大学会组织建设工作试点范围。在2008年组织工作试点范围的基础上,总结经验与体会,进一步扩大试点范围,探索组织工作新途径,探索会员发展管理与服务的新模式,提高服务能力,加快会员发展,壮大会员队伍。三是探索建立分支机构进退机制和分支机构挂靠单位竞争机制,规范管理,促进分支机构健康快速发展。四是加强对各分会、专业委员会学术活动计划的协调和整合,建立分支机构学术交流活动计划定期上报制度,提高分支机构与省级学会学术交流活动的质量和实效。五是提高秘书处自身能力建设、健全各种规章制度。加强秘书处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和反腐倡廉建设,加强秘书处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全面提升干部队伍的综合素质和五种能力。

同志们,“发展现代林业、建设生态文明、促进科学发展”是形势的要求,也是机遇的显现。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抓住机遇、团结奋进、锐意改革、扎实工作、追求实效,发挥学会独特优势与力量,为现代林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做出更大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