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院长路甬祥:科学家也可以和中小企业联手做事

时间:2006-04-10 13:09来源:科学时报 作者:易蓉蓉 张望江 点击:

      “你们浙江花园集团用中科院理化技术研究所的维生素D3(以下简称VD3)生产新工艺生产出了质优价廉的国产VD3,使我国成为第四个掌握先进VD3生产技术的国家,结束了国际三大生产VD3巨头垄断中国市场的时代,产品开始走向国际市场。VD3是一个产学研结合的典型实例,这个例子告诉我们,科学家也要关注中小企业,两者联手,是能做出一番事业的。”

  4月3日下午,在会见浙江花园集团总裁邵钦祥一行时,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中国科学院院长路甬祥作了这样的表述。

  说起VD3的研究和生产,背后的故事值得深思。

  用光化学合成方法研制国产的VD3

  VD3是人与动物生长、发育、繁殖、维持生命和保持健康必不可少的一种脂溶性维生素,主要用来调节钙、磷代谢,促进肠内钙、磷吸收和骨质钙化,维持血钙和血磷的平衡,可应用于药品、食品和饮料添加剂、饲料添加剂等多方面。长期以来只有少数发达国家能够生产,其生产技术被国际三大公司(瑞士罗氏公司、德国巴斯夫公司和荷兰杜发公司)垄断,并对我国进行严密封锁。计划经济年代,由于我国没有规模化的VD3产业,大部分依靠进口,年耗外汇2000多万美元,少部分是不计成本由国内少数几个厂家生产,后来由于工艺技术落后、规模小、收率低、成本过高而被迫停产。由于我国每年所需VD3折合纯品约6吨,全部依靠进口。自“七五”以来,VD3的生产一直被列为国家科技攻关与开发生产的重点科技项目,但未有重大突破。

  追溯到上世纪80年代初,中科院理化所研究员曹怡在一次会议中听一位制药厂同志说,由于生产技术的落后,国内生产VD3的成本比国外VD3的售价还要高,国内仅有的几家生产VD3的药厂只好转产,国内市场全部为国际三大生产VD3的巨头所垄断,任其要价,每年用去国家大量外汇。曹怡及其领导的课题组研究人员,凭着责任感和职业敏感,在做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后提出,或许可以利用光化学手段解决VD3的很多问题。以曹怡为首的VD3技术攻关组,经过数年的反复实验、研究,攻克了VD3技术的难题,采用光化学合成新路线,反应步骤少、产率高、成本低、环境友好,能大大降低生产成本,达到甚至部分超过了国际水平,申报了国家专利。

  院长为研究所和浙江企业“牵线搭桥”

  浙江花园集团和中科院理化技术研究所之间的“桥”,是中科院院长路甬祥搭就的。

  1996年,路甬祥在浙江与当地政府官员、企业家座谈时,了解到他们有着与中科院进行项目合作、技术转让的强烈愿望。经过深思熟虑和精心挑选,路甬祥为浙江推荐了包括VD3技术在内的4个比较成熟的项目。理化所在全面考察了金华一些申请合作企业的管理团队、经营管理水平、赢利能力后,最终选择了一家在当地颇具实力的民营村办企业——花园集团作为技术转让对象。项目合作很快进入谈判阶段,1996年,理化所与花园集团签订了共同投资开发VD3协议。

  浙江花园集团是一家由村办企业成长起来的以火腿食品、建材、服装、房地产为主业的村级企业。经过多年的艰苦创业与发展,到1995年年产值已达3亿元,利税达到2800万元。但由于缺乏核心产品与技术,企业1996年后进入维持阶段,总产值徘徊在3亿元左右。花园集团总经理邵钦祥意识到:必须把高科技产业确立为企业的发展方向,开发最新技术和最新产品,进而形成新的产业优势,才可能改变这一局面。所以当路甬祥推荐4个项目时,邵钦祥一下就相中了VD3这个项目,并积极主动与理化所联系、协商、谈判。当时,理化所的研究人员如实说明VD3技术还是一个实验室的研究成果,要想运用在实际生产中,达到产业化、规模化、效益化,就必须完成中试,然后才能实现产业化生产。而做中试前期需要投入大量资金,还要冒中试可能不理想甚至失败的风险。

  相信科研人员的邵钦祥还是投入280万元和理化所开始合作,在研究的同时进行产业化与制造流程开发、中试生产、质量与成本内嵌,以强化技术壁垒;共同建立热化学、光化学车间,进行VD3的中试放量研究。

  千回百转,VD3终于“呱呱落地”

  中试开始时,理化所科研人员对进行中试所需的设备、厂房、原料、调试等费用以及可能遇到的困难估计不足,到1997年10月,花园集团投入的280万元加上所里投入的一部分费用很快就花光了,而此时离完成中试还相差甚远,VD3技术中试陷入进退两难的境地。

  一方面,花园集团对增加再投资产生了疑虑,怕投入的资金打了水漂不愿再增加投入;另一方面,理化所内部也产生了分歧,是继续加大投入做中试还是就此打住?有人认为,反正VD3技术已获得国家专利,就这样转让出去也说得过去。关键时刻,理化所领导、项目组成员面对中试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认真分析研究了VD3技术中试的可行性方案,提出了解决困难、问题的方式、方法,决定多部门合作攻关,排除万难筹措资金,决心把中试进行到底。1999年9月,经过科研人员和企业的密切合作终于取得了中试成功。

  2000年5月,花园集团出资2000万元一次性买断了理化所研发的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VD3生产技术,并投资近亿元开始建设年产6吨VD3纯品及1000吨饲料添加剂项目,加速产业化进程,并于2001年12月投产。在VD3工业化生产上,花园集团不仅拥有完整的知识产权,而且拥有从原料到多元成品的完整产业链。2004年,年产500吨VD3油剂和2000吨VD3饲料添加剂项目正式投产(纯品20吨),花园集团VD3国内市场覆盖率达到60%。

  “科学家要从VD3案例中汲取营养”

  会见时,路甬祥指出:“你们花园集团从对VD3研制一无所知到流水线生产,从生产油剂扩大到水剂,从只做VD3纯品到做VD3饲料添加剂,拉长产业链,面向市场,不断开拓发展。VD3是一个产学研结合的突出典型,是提升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典型,也是建立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的典型。它把中国科学院的知识成果转移到企业,企业把它变成产品,形成规模生产能力,不断扩大,供应国内市场需要,同时也获得了国际竞争能力。它完成了一个财富的循环——科学家把钱变成知识、变成技术,企业家再把知识与技术变成更多的生产力。同时也解决了诸如社会就业、传统企业转型和新农村建设等问题。原来的花园集团做一些传统产业,利润不高,现在转变为以高技术为主的综合性企业集团,最近又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结合起来。建设新农村,一定要有经济实力。浙江省原省委书记张德江给你们题词:‘浙江农村现代化的榜样’,也说明你们具备了较强的经济实力。”

  “中国科学院的所长和科学家一定要转变观念,注意和中小企业合作。第一,我过去也一直强调,那些好成果不要抓着不放,老想自己搞企业,很难做大做强。中国科学院的成果还是要和社会要素、市场结合。第二,中国科学院的科学家要重视企业家,特别是民营企业家、乡镇企业家。既要重视国有大企业,也要重视民营企业、中小企业。要学习乡镇企业家的市场敏感性和不屈不挠的追求精神。企业家手里拿到了中国科学院的成果,又有市场的动力和企业发展的动力来推动,从而完成从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到产业创新的循环,符合现代技术创新规律,符合现代经济发展规律。”

  以花园集团的VD3,绍兴用成都生物所红酵母生物转化肉桂酸制L-苯丙氨酸技术生产的L-苯丙氨酸,还有成都生物所的可吸收骨折内固定物骨棒骨钉等为例,路甬祥提议说,中国科学院的所长和科研人员要学习研究这些产学研结合的典型案例,更好地转变观念,更好地推动科技成果的转化,推动与企业的合作,发挥好国家科技队的骨干引领、带动与示范作用。 (2006-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