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泽慧理事长在首届森林科学论坛---森林应对自然灾害国际学术研讨会开幕词

时间:2010-11-16 14:10来源:未知 作者: 点击:

  

2010年4月13日

各位来宾,女士们、先生们:
      上午好!由中国林学会、国际林联、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共同发起,中国林学会、中国生态学学会、中国水保学会、中国气象学会共同主办的首届森林科学论坛——森林应对自然灾害国际学术研讨会,今天在这里隆重召开。来自美国、加拿大、意大利、瑞士、芬兰、奥地利、巴基斯坦、孟加拉国、日本、印度、尼泊尔等 12个国家,从事森林生态、水土保持、森林气象、森林防火、森林病虫害防治等领域的23位专家与我国相关研究领域的专家共170 人聚集在这里,共同探讨当今全球十分关注的问题----森林应对自然灾害,我代表中国林学会,代表会议发起单位、组织单位,对来自国内外的专家、学者和所有出席会议的代表表示热烈的欢迎!对为这次会议顺利召开做出积极贡献的有关单位和专家表示衷心感谢!
      首届森林科学论坛—森林应对自然灾害是中国林学会确定的“森林科学论坛”的第一次国际学术会议。这是探讨森林自然灾害的现状、成因和危害,交流预测预报和减轻森林自然灾害的对策和措施,共同维护全球生态安全,推动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一次高规格、高层次的国际学术盛会。会议的主题是:尊重把握自然规律,防御减轻灾害损失。任务是:认识自然,把握规律,共同提高应对自然灾害能力。围绕会议主题,我谈以下几点体会。
      一、森林科学发展是我们共同的意愿和正确选择
      21世纪是知识经济社会,是信息社会,是各国相互融合、相互促进的社会。科学是推动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的根本动力,也是森林应对自然灾害的根本途径。随着社会的文明与进步,森林对生态、经济和社会的作用,特别是对生态的作用越来越受到全世界的关注。从1972年斯德哥尔摩的《人类环境宣言》到1992年巴西里约热内卢召开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通过《里约环境与发展宣言》,签署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从1997年日本京都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3次缔约方大会上通过《京都议定书》,到2009年联合国气候变化公约缔约方第15次会议---哥本哈根世界气候大会。都集中体现全人类对全球生态、对生存环境和气候变化前所未有的高度重视。
      但由于世界人口的增长和经济发展中的短期行为,导致了全球性的森林资源锐减、环境恶化、气候变暖和各种自然灾害频发,对人类的生存与发展造成极大的威胁。联合国《2000年生态环境展望》指出,全球森林比人类文明初期减少了50%,《2005年全球森林资源评估报告》显示,全世界森林面积总体上继续呈下降趋势,1990至2005年15年间全球年均净减少森林面积1620万公顷,特别是受毁林开荒、择伐及其它人类活动影响,1990至2005年全球年均净减少原始生森林面积1089万公顷。如何增加森林资源,保障森林对于人类物质、生态和文化产品的持续供给,优化人类的生存环境,人类经历了长期艰苦探索,已达成一致共识,那就是必须坚持森林的可持续经营,推动森林科学发展,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经济、社会和生态三者统一。因此,我们搭建“森林科学论坛”这一平台,旨在长期聚集世界各国同行专家,交流思想,相互启发,升华观念,共同探索林业发展的新途径,总结生态文明的好经验,为建设生态美好、和谐的地球家园做出更大的贡献。
      二、如何应对自然灾害是全人类面临的共同问题
      从2008年初我国南方19省区长达20多天、50年一遇的低温冰冻雨雪灾害,到汶川“5.12”8.0级地震;从今年1月12日海地发生7.3级地震,到2月27日智利发生8.8级大地震,无不给人民精神上带来无比的痛苦,物质上造成巨大的损失。特别自18世纪工业革命以来排放的巨量温室气体,使全球气候变暖,给全人类带来最大的忧患。人类面临一个共同而紧迫的问题:我们如何应对自然灾害?
      自然灾害是自然界中发生的异常现象,它们之中既有地震、火山爆发、泥石流、海啸、台风、洪水等突发性灾害;也有地面沉降、土地沙漠化、干旱、海岸线变化、气候变化等渐变性灾害;还有臭氧层变化、水体污染、水土流失、酸雨等人类活动导致的环境灾害。据联合国网站报道,2008年,全球共发生321起自然灾害,导致23.5万多人死亡,2.116亿人受到影响,经济损失高达1810亿美元。2009年全球自然灾害造成的总损失约为500亿美元,死亡总人数为1万人左右。自然灾害也严重地破坏森林,据《2005年全球森林资源评估报告》,全球每年平均有1.04亿公顷的森林受到林火、有害生物(包括外来入侵生物)以及干旱、风雪、冰和洪水等气候事件影响,其中受森林病虫害和林火影响的面积较大,分别占65.3%和26.7%。
      我们召开森林应对自然灾害的国际学术研讨会,就是要凝聚各国专家的智慧,共享经验,规避失误,进一步探寻各种自然灾害形成的规律,研讨预测、预防和减轻自然灾害损失的措施。
      三、如何提高森林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
      森林,对于地震、火山爆发、海啸、台风等突发性灾害,还有森林火灾和森林生物灾害,它是受害者,而且对其威胁巨大,我们要加强预测预报研究,逐渐由被动防御转向主动防御,并不断提高防控水平;但对物种灭绝、水土流失、山体滑坡、土地沙化、湿地减少、水质恶化、臭氧层破坏、酸雨、温室效应、气候变化等渐变性环境灾害,茂密的森林可以延缓这类灾害的发生,并有效减轻此类灾害的损失。森林能吸收、固定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缓解全球“温室效应; 森林能防风固沙,遏制土地荒漠化;森林能保持水土,防止或减轻山崩、泥石流、滑坡、雪崩等灾害;森林能涵养水源,减少地表径流,调节径流的时空分布;森林对大气污染物具有一定的吸收和减缓作用,能有效防止和减轻城市污染。森林是自然界中功能最完善的资源库、基因库、蓄水库、贮碳库和能源库,被称为“地球之肺”,森林对于各种自然灾害的作用已经得到各国科学家的一致认同,如何提高森林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
      首先,应大力植树造林,增加森林资源。森林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是依靠其生态功能去实现的,而森林的生态功能必须依赖于大量连片森林,这就要求森林有较大的数量和较高的质量,才能有效抵御和减轻相关自然灾害。根据联合国《2005年全球森林资源评估报告》,2005年全球森林面积39.52亿公顷,占陆地面积(不含内陆水域)的30.3%,人均森林面积0.62公顷,单位面积蓄积110立方米/公顷,这远不能形成强大的绿色屏障去抗击自然灾害;
      其次,针对不同的地区、不同目的营造不同的森林。应对自然灾害,主要依靠生态林。应对不同自然灾害,就建设不同的生态类型森林,采取不同的森林培育和经营措施,才能收到我们预想的效果。如在沙区为防风固沙,遏制土地荒漠化,需要营造耐旱的防风固沙林;在农区为降低风速、调节温湿度,防止或减轻干旱、风沙、干热风、寒露风、倒春寒、低温等自然灾害对农作物的危害,保障农业稳产高产需要建设专门的农田防护林;在江河湖畔为泄洪抗旱,需要营造保持水固土的水源涵养林;在海边为防御海啸和风暴潮等自然灾害需要营造沿海防护林,各种不同生态林在树种选择、培育方法和保护措施都各不相同;
      第三,对易发灾害要深入研究,重点防控,既要提升技术,更要科学管理。如对森林火灾,既要抓好火灾防范,着力控制野外火源,又要搞好火险预警、火情监测,还要提高火灾扑救能力,最大限度减轻森林火灾对森林资源的危害。对森林生物灾害,首先要抓好监测预警工作,真正实现监测全面、预测准确、预报及时的目标,不断提高监测预报的科学性、准确性和时效性;同时要不断提升生物灾害防控水平,特别是生物防治和无公害防治技术,严格防治措施的监管,确保生态安全和森林食品安全,着力培育健康森林。
      第四,要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科学无国界,随着信息交流手段的日趋发达和人类的文明进步,世界上有许多事情都需要合作,而且也有条件合作。在学术上,要充分利用国际学术研讨会这一平台,沟通思想,交流观点,开阔视野,寻求共识,不断提高学术水平;在应对自然灾害,如降低温室效应、防止气候变化、土地荒漠化、水土流失、外来生物入侵,森林火灾和各种生物灾害的防控等,要站在维护全球生态安全、人类安全的高度,对生命负责、对全球负责、对未来负责,正确把握国家与全球,局部与整体的关系,积极开展技术与经济的合作,着力提高森林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
      女士们、先生们,预防减轻自然灾害是一项功在当代、利泽千秋的伟大事业。人类,不能改变自然规律,但我们可以认识和掌握自然规律,追求真理,探寻自然,建设和谐、美好的世界。春天是播种的季节,一份耕耘,一份收获。通过各国科学家共同探讨自然灾害的现状、成因和危害,交流预防和减轻自然灾害的对策和方法,一定会深化我们对各种自然灾害的认识,提高森林应对自然灾害的能力,为维护全球生态安全、推动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祝本次国际学术研讨会圆满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