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届中国林业青年学术年会


首页

领导讲话

在第十届中国林业青年学术年会开幕式上的致辞

未知 江泽慧

尊敬的各位领导,
各位来宾,同志们、青年朋友们:

今天,我们在中国著名的历史文化名城、“六朝古都”——南京,在美丽的南京林业大学校园隆重召开第十届中国林业青年学术年会。面对体育馆内你们这些青春焕发、生动活泼的面孔,我感到非常高兴。本届年会以“锐意创新 改善生态 造福民生”为主题,将深入开展学术交流,集中展示林业青年最新研究成果,表彰取得突出成绩的青年科技人员、优秀科普工作者、优秀青年论文作者和优秀学子,激发青年创新创业热情,促进科技人才成长,推动科学知识的普及与成果转化应用。在此,我谨代表中国林学会,向出席年会的各位代表表示热烈的欢迎!向第十一届中国林业青年科技奖、第三届梁希科普奖、第四届梁希青年论文奖和第三届梁希优秀学子奖获得者表示热烈的祝贺!向给予本届年会大力支持的国家林业局、中国科协等部门,江苏省人民政府,江苏省林业局,江苏省林学会,南京林业大学等有关单位,以及为本次年会筹备和举办付出辛勤劳动的全体工作人员表示衷心的感谢!

同志们,在南京林业大学即将迎来办学110周年暨独立建校60周年华诞之际,作为一个曾经长期从事林业教育工作的同志,我在这儿情不自禁地想到了我国林业界的两位著名人物,也是我们非常敬佩的两位老前辈,他们与南林大、与中国林学会、与中国林业的发展都有很大的关系。

一位是梁希先生,我国杰出的林学家、教育家和社会活动家,中国近代林学的开拓者、林业界德高望重的一代宗师和新中国林业事业的奠基人。自1933开始到新中国成立的十多年时间内,他在南京林业大学的前身----中央大学森林系担任教授、系主任。1949年,任国家林垦部的首任部长。1950年被选为中华全国科学技术普及协会主席,1951年当选为中国林学会理事长。他培养了大批林业科技人才,在中国首创了林产制造化学,传播了新的林业科学理论,提出了全面发展林业、绿化全中国的林业建设方向,把中国林业建设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梁希先生提出的“黄河流碧水,赤地变青山”的名言,激励了一代又一代务林人。

另一位是南京林业大学的首任校长郑万钧先生,我国著名林学家、树木分类学家、林业教育学家,他在树木学方面有极深造诣,上世纪四十年代中期,他和胡先骕定名的水杉新种,有"活化石"之称,是二十世纪世界植物学界最重大的科学发现之一。水杉发现后,栽培遍及大江南北。郑万钧先生曾任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院长和中国林学会第四届理事长,对我国林业教学、科研和科技管理工作做出了重大贡献。

除梁希先生和郑万钧先生外,由中央大学森林系、金陵大学森林系等五脉汇合而成的南京林业大学还涌现出了中国造园学的创始人陈植先生,以及李继侗、陈嵘、秦仁昌、叶培忠、吴忠伦、阳含熙等一大批著名的林学大家。

正是在老一辈林学家的引领下,几代南林人励精图志,艰苦奋斗,培养了一批又一批学术领军人物和兴业英才,孕育了许多开创性的科研成果,为中国林业的发展和科技进步做出了突出贡献。借此机会,我提前向南京林业大学建校110周年和独立办学60周年表示热烈的祝贺!向为林业科教事业发展做出突出贡献的南林大教职员工表示崇高的敬意!

回顾南林发展进程中的历史人物和辉煌业绩,我们深刻的认识到:人才对单位、对事业发展具有极为关键的作用,一个具有战略眼光的领军人才,可以振兴一个学科、带动一个产业、培育一个市场、造福一方百姓。在现代林业发展的新时期,我们需要把人才培养放在更为重要的战略位置,造就出一批适应时代要求的林业科技将帅人才、国际型林业专家、世界林业学科前沿领军人物和战略科学家,形成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林业创新人才队伍。

目前,经济全球化向纵深发展,新的科技革命浪潮迅速兴起,国际产业结构调整加速,林业科技发展日新月异。科技对未来林业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将更加巨大。实现林业“双增”、保障国土安全、满足林产品供给、实现兴林富民、应对气候变化等新形势、新任务,既为林业科技工作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和良好的发展机遇,也对林业科技创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更大的挑战。需要广大林业青年奋勇争先,勇挑重担。

本届年会以“锐意创新 改善生态 造福民生”为主题,突出了林业发展新形势下对青年科技工作者的新要求。一是要求大家自觉适应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新形势,勇于创新,善于创新,力争在林业生态建设、森林经营和保护、用材林培育和加工利用、林业资源高效利用、林业碳汇、木本粮油优质高产、林业生物质能源、林业装备、数字林业、区域发展等十大技术领域取得新的突破和重大进展。二是要求大家高举生态林业和民生林业两面大旗,把自己的聪明才智与生态建设的需要紧密结合起来,把自己的事业追求与广大林农的幸福安康紧密结合起来,努力取得更好、更多的科研成果。三是要求大家多做科学普及和成果转化工作,把论文写在大地上,把成果送给千万家,促进创新成果的广泛应用。要着力解决创新链条和创新管理各方面存在的不协调、不适应、不配套问题,努力实现科技创新、改善生态与造福民生的协同推进和良性互动。

同志们,

青年时期是创新的黄金时期。有关统计表明,创新思维最活跃、精力最旺盛的最佳年龄段是25岁到45岁,峰值是37岁。我想我这里举一个例子,我们的方精云院士35岁获得首届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42岁取得重大成果——“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及植被生产力的研究”,46岁成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希望大家珍惜青春年华,奋发有为,多出成果。

青年学术年会是搭建交流平台、启迪创新思维、促进自主创新的重要形式与有效途径。从1989年中国林学会举办首届青年学术研讨会到今天,经过二十多年的努力,年会规模不断扩大,内容不断丰富,形式不断创新,质量不断提高,中国林业青年学术年会已成为林业界乃至全国科技界具有较大影响和充满生机活力的重要学术品牌。参加本届年会的代表达900余人,聚集了我国林业界的青年精英和杰出人才,充分体现了青年学术年会的影响力和召唤力。根据年会的任务和主题,本届年会设立了主会场特邀学术报告会、九个专题分会场和一个博士生沙龙。大会特意邀请了张齐生院士、尹伟伦院士、方精云院士、彭有冬司长、金爱武教授做大会特邀报告,对年轻一辈科研人员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九个专题分会场涵盖林木遗传育种、森林培育、森林保护、资源利用、园林规划等与林业相关的主要学科,征集论文600余篇。希望大家充分利用好这个平台,广泛的交流,深入的探讨,促进思想碰撞,拓展学术视野,启发科学思维,激发创新灵感,将中国林业青年学术年会打造成社会知名学术品牌。

同志们,青年朋友们,

让我们重温梁希先生为祖国山河描绘出的动人远景:“无山不绿,有水皆清,四时花香,万壑鸟鸣,替河山装成锦绣,把国土绘成丹青,新中国的林人,同时也是新中国的艺人。”希望青年朋友们铭记先辈遗愿,胸怀报国之志,锐意创新,改善生态,造福民生,为建设生态文明、实现绿色增长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最后,我预祝大会取得圆满成功!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