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科学家密切关注外来植物 与林业生物安全问题 --中国林学会成功承办中国科协青年科学家论坛第101次活动

时间:2009-05-22 17:15来源:未知 作者:信息员 点击:

  

--中国林学会成功承办中国科协青年科学家论坛第101次活动

本刊讯 2005年11月24日至25日,中国林学会承办中国科协青年科学家论坛第101次活动。论坛主题为"外来植物与林业生物安全"。本次论坛对建立健全现有法律、法规和外来植物入侵性评价体系的建立以及相关的对策等进行了激烈讨论,对林业生物安全的发展提出了宝贵建议。

来自国家林业局、国家环保总局、中国科学院、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所、南京农业大学、东北林业大学、北京林业大学等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的林业、检疫、生态等研究领域17家单位的30多位青年科学家和光明日报、科技日报、科普出版社等新闻记者参加了论坛。主要参加者有:国家环保总局李君先生、中国检验检疫科学研究院施宗伟研究员、中国科学院谢宗强和解炎博士、国家林业局生物安全管理办公室龚玉梅博士、东北林业大学迟德富教授、南京农业大学杂草研究专家强胜教授、湖南省森防检疫站王明旭博士等,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研究员、林木种质资源室首席专家、中国林学会林木引种驯化委员会秘书长郑勇奇博士任论坛执行主席。

 一、论坛反映的重大问题、最新进展和主要学术观点   

1. 加强基础研究,尽快界定与"入侵"相关的概念,统一"外来有害植物"种类和危害程度的评价标准。

近年来,"生物入侵"是国际上关注的焦点问题,但是国内学者对"外来种"、"入侵性"、"入侵植物"、"入侵种"、"入侵性植物"等概念没有进行统一的界定,从而一方面导致概念混乱,另一方面对不同专家和部门报道的与有关"外来有害植物的种类"和"外来有害植物的危害程度统计数字"的不一致性,给有关部门制定决策带来了不确定和不准确困难。部分专家认为,一个种植物只要它能在引进地自然繁衍建立种群,该植物就属于入侵种,但是另一部分专家认为一个植物不仅能在自然或半自然环境中建立种群并自然扩散外,还要对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已经或将要产生重要影响才能被称为入侵性植物。

首席专家郑勇奇博士对"外来物种"的概念提出了新的见解,他认为不应该局限于空间上的理解,还应该从时空角度去理解这个概念。中科院植物所谢宗强博士比较认同此观点。郑勇奇博士还提出不要仅仅从物种本身的入侵性来来讨论外来物种的入侵性,还要考虑被入侵生态系统的可入侵性。

此外一些与会专家建议应该借鉴日本的经验,对入侵种不应该只是列"黑名单",还应列一个"白名单",即如果没有充分的证据证明一个物种没有入侵性,那么它就应该被列入检疫的对象。

专家一致认为,国家应当加大对基础研究的投入,指定部门对与"入侵"相关的概念进行分析研究,尽快界定相关概念,统一"外来有害植物"种类和危害程度的评价标准。

2.亟待建立完善的控制外来物种的法律体系,保护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控制外来物种入侵。

我国现有的相关法律也已经涉及到外来物种的控制问题,主要相关法律有《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境动植物检疫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植物检疫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防疫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家畜家禽防疫条例》、《农业转基因生物安全管理条例》,配套的还有一些名录和审批制度。在《陆生野生动物保护实施条例》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海洋环境保护法》中也有相关的法律条款。但是这些法律、条例及组织体系主要集中在人类健康、病虫害及与杂草检疫有关的方面,并没有充分包含入侵物种对生物多样性或生态环境破坏的相关内容,与从生物多样性保护角度控制外来物种的目标还相差甚远。因此为保护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控制外来物种入侵,建立完善的控制外来物种的法律体系是十分紧迫而必要的。

3.对我国几种主要的外来树种的入侵风险性评价取得进展。

以郑勇奇博士为主的研究小组对我国几种主要的外来树种,例如:桉树、相思、刺槐、火炬树、马缨丹树种进行个案分析,并对它们进行了入侵风险评价。一些专家对雷林1号桉、马占相思、新银合欢的天然更新做了具体报告,中国林科院张川红博士对火炬树在北京的繁殖扩散做了详细报告,郑勇奇博士对马缨丹做了全面评价的介绍。张川红博士对这几种树种按照评价体系进行了分析介绍。

4.国内对外来物种进行过多地关注,却忽略了对乡土树种的开发利用。

近年来,一些学者似乎走进了一个误区,认为引进外来树种是育种的重点,大量的课题与研究都是围绕着外来物种在我国的生长表现及引种驯化开展的。与会专家呼吁应大力发展我国的乡土物种,乡土物种对于当地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有着许多外来物种不可替代的作用。一些专家指出,我国的柳树、杨树、黄栌等树种具有落叶晚等许多外来树种不具备的优点。

二、与会专家达成的共识与相关建议

通过充分而深入的交流和讨论,与会专家就今后林木生物安全的发展提出了以下建议:

 1.尽快统一认识,减少概念混乱问题。

与会者一致认为我国急需统一有关"入侵性植物"的相关概念。建议召集相关专家共同研讨这个问题,尽快给出一个相对统一的概念,减少概念混乱问题。

2.加强对外来植物入侵性和生态风险评估。

外来植物入侵性和生态风险评估有助于尽快消除我国在进行国际植物品种引进中的不规范行为,防止引入具有潜在危害的植物品种,以及外来入侵植物的大面积扩散,促进入世后我国植物品种的引进和国际合作,推动我国林业产业的健康发展和国际化进程,为我国外来树种引种项目的生态风险评价提供科学依据,提高引种的成功率。郑勇奇博士研究组研制了《外来树种入侵风险评估体系》,在外来树种的生态风险评价工作中取得了进展。

 3.建立外来树种信息系统。

建立外来树种信息系统和监测网络是进行入侵性评估及监测预警的重要基础工作。通过收集外来树种的生物学特性、原产地以及引种地的生态与气候信息、生长与栽培情况等相关信息,并形成外来入侵物种信息共享机制,可以为制定外来树种入侵性评价标准,建立生态风险评估体系及监测预警系统,制定外来树种管理政策提供科学依据,有效防范外来树种的生物入侵。

 4.进行外来树种长期监测与生物入侵预警体系。

应建立长期定位观测点,通过对外来植物入侵的途径、特征和地区的分析预测,分析评估外来树种的入侵风险、危害程度和扩散速度,提出早期预警,以防止生物入侵和生态灾害的发生,降低危害程度。

 5.完善现有的法律、法规,加强外来入侵种控制相关的立法工作。

完善现有的各种相关立法,增加防范生物入侵的内容,加强各个部门控制外来入侵种的力度和协调,特别需要充分考虑外来入侵种对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必要时,可考虑在《植物检疫条例》实施的基础上,制订《植物检疫法》以加强国内检疫以及制定《外来入侵种管理条例》。由管理部门加上科学和法律界人士共同参与制订相关法律。

6.加大乡土物种的研究开发利用。

发挥我国物种资源丰富的有利条件,从资金上扶持乡土物种的研究工作,从生物学等基础领域开发乡土物种的潜在优势,在林业生态建设、城市绿化等方面尽量多用乡土树种。

7.加强生物安全的国际交流与合作。

与外来树种原产国建立长期的科研合作关系,以加快对引进树种的了解,更好地趋利避害。加强外来种的跨国界比较研究,例如乌桕和臭椿在中国生长表现良好,但引入美国后就成为入侵种。

8.建立经济激励和制约机制政策。

按照"谁受益、谁补偿,谁破坏、谁恢复"的原则,建立生态效益补偿制度。在外来入侵物种引发大范围破坏前,很难有人去监测,以及采取措施早期控制来阻止此类偶然事件的发生,并承担相应的经济责任。因此,有必要通过经济措施来加强控制外来入侵种的管理。具体措施有:将控制外来入侵种作为生态保护的措施之一纳入财政预算;建立风险基金;制定外来物种造成损失的效益补偿办法;制定外来物种造成损失的经济处罚办法;改善有关外来入侵种的成本效益预算方法;建立政策和经济激励机制,促进使用当地物种。

与会者一致认为,中国科协青年论坛为青年学者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跨行业、跨部门、多学科的交流平台,论坛的开展开阔了视野,有助于青年学者今后的合作交流和相关工作的推进,对青年科学家的成长和发展是一次非常有益的活动,希望中国科协继续开展本项活动。 (何 英)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