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结动员广大科技工作者 为提高全民科学素质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建设创新型国家而努力奋斗 --周光召在中国科协七

时间:2009-05-22 17:49来源:未知 作者:信息员 点击:

  

(2006年05月31日)

各位代表:   

我受中国科协第六届全国委员会的委托,向大会作工作报告,请各位代表审议,请列席会议的同志们、朋友们提出意见。

五年来的主要成就   

五年来,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科学技术事业蓬勃发展。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广大科技工作者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积极参与国家重大科技计划、重大工程建设和国防建设,努力推动经济社会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为我国科技水平、综合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显著提高作出了重要贡献。随着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科技体制改革日益深入,我国科技工作者队伍也发生了显著变化。科技工作者的队伍进一步发展壮大,数量达2174万人,其中研发人员总数达120万人,分别居世界第一位和第二位。高素质人才的比重不断提高,研发人员中的科学家和工程师占到80%。科技人才队伍的年龄结构显著改善,青黄不接的状况已发生根本性变化,45岁以下人员已占70%,中青年人才成为科技人才队伍的中坚力量。科技人员的就业方式、分布状态和利益关系呈现出多样化的格局,企业研发人员大幅增长,占研发人员总量的比重已超过60%,高等学校研发人员稳步增加,进入科技中介机构的科技人员已达120万人。

中国科协作为全国科技工作者的群众组织,党和政府联系科技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把握科技工作者队伍的发展变化状况,充分调动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围绕党和国家工作大局,认真履行职责,发挥优势,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各项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

 一、紧紧围绕党和国家中心工作,广泛开展科技服务活动

各级科协及所属团体围绕"十五"期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组织科技工作者开展了多种形式的科技服务活动。

(一)广泛开展科技咨询,大力推进群众性技术创新活动

积极参与有关科技、经济发展的政策性研究,提供决策咨询建议。五年来,科协系统向党政部门反映科技工作者建议16万多项。为配合制定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开展了"2020年的中国科学和技术发展研究",组织100多个全国性学会、2000多名专家学者参与15个综合专题和30多个学科发展的研究,形成了300多万字的研究报告,为制定规划提供了重要依据。提交了广东省信息化建设论证、《2005-2020年中国钢铁工业科学与技术发展指南》等一批重大建议和决策咨询成果,有关内容被采纳,产生良好效果。每年编制《减轻自然灾害白皮书》和《病虫害防治绿皮书》,为减灾防灾和病虫害防治提供了预报和建议。

围绕促进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积极推进多种形式的科技服务活动。科协系统咨询机构共完成各类技术咨询合同27万多项。群众性技术创新活动取得新的进展。"金桥工程"实施项目不断增加,达4.4万项。"千厂千会协作行动"取得阶段性成果,协作对子增长了近70%,发展到5000多个,形成了企业和学会的"双赢"局面。全国每年都有150多万企业科技人员参加到"讲理想、比贡献"竞赛活动中,平均每年提出合理化建议40多万条。实施了海外智力为国服务行动计划,开拓了海外科技人员为祖国贡献聪明才智的有效途径。

(二)不断加大科技兴农工作力度,为推动解决"三农"问题贡献力量

以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中心,以提高农民科技素质为切入点,以普及推广农业新技术、新成果为重点内容,广泛开展了面向"三农"的科技服务活动。制定了《中国科协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科普工作的意见》,对农村科普工作进行了全面部署。

 面向农村基层干部和农民的科技培训工作取得良好效果。共有23个省级科协与组织部门联合制定下发了培训规划。从2001年到2003年,各级科协与组织部门共举办培训班53万期,培训农村党员基层干部1494万人次。通过培训有133万人达到了农民技术员、农民技师、农民经济师以上水平,468万人掌握1-2门适用生产技术和经营管理知识。积极参与全国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工作,共提供了450多小时的高质量教学课件。中国农村致富技术函授大学建立各级分校1500余所,共培训学员300多万人,增长了20%。进一步扶持和促进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的发展,积极参加《农民合作经济组织法》的制定工作,推动1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出台了相关政策性文件,目前农技协已达11.76多万个,会员数量增长了34%,达1012万人,成为农民合作组织最重要的组织载体之一,显示出强大生命力和活力。

五年来,各级科协及所属团体组织科技下乡活动25万多次,动员科技工作者达180余万人次,受益农户8800万户。各级农村科普示范基地发展迅速,从五年前的1.2万个发展到3.4万个,还创建全国科普示范县(市、区)406个,科普教育基地254个,发挥了良好的示范、引导和辐射作用。活动形式日益丰富,农业科技服务"110"热线、"百名教授科教兴百村"、科技特派员下乡、农民科技致富大王竞赛、信息服务站等形式不断涌现,受到农民普遍好评,成为为农民科技服务的新亮点。

(三)贯彻落实党和国家有关战略部署,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落实中央西部大开发和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的战略部署,组织西部12个省级科协和40个全国性学会,连续召开5届西部科技进步与经济社会发展专家论坛,为西部发展提供智力支持。组织实施西部科普工程,实施项目270个,被誉为"星星科普火,燎原大西部"。以资源枯竭型城市阜新为突破口,采取多种形式对阜新市依靠科技推进经济转型与振兴提供了积极支持。组织引导广大科技工作者关注贫困地区和困难群体的发展,继续加强科技扶贫工作。

组织动员广大科技工作者,为应对重大突发公共事件作出重要贡献。针对2003年的非典型肺炎疫情,科协系统共组织数十万名科技工作者参加抗击非典的斗争。依托健全的科普网络,广泛开展了科普宣传活动,通过多种形式向群众普及宣传防治非典知识。联合中央五部委编印发放近300万份有关挂图,在广大农村防治非典工作中发挥了积极作用。及时组织学术研讨,提出重要意见和建议,为政府部门制定有关政策提供了科学依据。中央领导同志指出,"在抗击非典的斗争中,科协组织功不可没"。面对2005年禽流感疫情的严峻形势,加强农业、卫生等领域专家的沟通与合作,组织相关学会召开禽流感与人禽流感现状及防治对策研讨活动。围绕人禽流感防治工作,与卫生部联合印制50万套人禽流感防治挂图、100万张折页,面向城乡广大群众传播相关知识。

二、充分发挥人民团体作用,促进实施人才强国战略

五年来,各级科协及所属团体,从实施人才强国战略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高度,努力建设"科技工作者之家",把广大科技工作者紧密团结在党的周围。

(一)明确贯彻落实人才强国战略的切入点,努力促进科技人才的成长

深入贯彻落实中央人才工作小组工作部署,积极参与相关政策制定,配合有关部门开展拔尖人才推荐、评选工作。积极培育和扶持创新人才与创新团队,加强与科技人才的联系与沟通,建立多种形式的科技人才库和信息库。

努力为青年科技工作者成长创造条件,先后举办了青年学术年会、全国博士生学术年会和中国博士后学术论坛等活动。青年科学家论坛已举办活动50多期,先后有1500多位青年学术带头人参加。部分省市科协推出了鼓励青年科技工作者的"飞翔计划"、"晨光计划"、"育才工程"和"远航工程"。实施了高层次专业人才培养工程,促进科技人员知识更新。

开展了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中国青年科技奖、中国科协西部开发突出贡献奖、中国青年女科学家奖等表彰奖励活动,产生了广泛社会影响和激励作用。实施了优秀科技工作者宣传计划,与大众媒体合作,采用多种传播手段和文学艺术形式,广泛宣传优秀科技工作者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坚持开展《中国科学技术专家传略》编撰工作,二期工作基本完成,共有2306位科学家入选。组织完成两院院士候选人初、遴选工作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创新群体推荐工作。

(二)开展科技工作者状况调研,维护科技工作者的合法权益,推动学风建设

及时传达党和政府有关科技工作和科技工作者的方针政策,反映广大科技工作者的意见、建议和诉求,组织开展了多层次、多地区、多类型的科技工作者系列调查研究,把握科技工作者的动态,为党和国家制定知识分子政策、科技政策提供参考。

不断加强维护科技工作者合法权益工作,部分地方科协成立了维护权益的工作委员会和专门机构,为科技工作者提供专门服务。科协系统共处理科技工作者来信和接待来访24万余件(次),提供法律、政策援助4300多次。组织了丰富多彩的科技工作者活动日、联谊和休假等活动。在科技工作者群体中推动形成良好学风和职业道德,组织了专门调研,起草了《科学家行为准则(草案)》。

三、充分发挥国家推动科技事业发展重要力量的作用,促进学科繁荣和科技进步

围绕科技创新和学科前沿的重点问题,努力构建高质量高水平的学术交流舞台。学术活动与经济社会发展重大问题的结合日益紧密,综合性、跨学科和系列性已成为发展趋势。学术交流能力建设有所加强。

(一)努力提高学术交流水平和质量,促进学科发展和创新

五年来,科协系统共举办国内学术交流会议79100多个,共有920多万人次的科技人员参加活动。中国科协学术年会已发展成为有广泛影响的科技界学术盛会,五年来累计有2.5万多人次的科技工作者参加,交流论文1万余篇,在推动科技进步和当地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并产生引领效应,带动了地方科协和学会的综合性、跨学科学术活动的发展。许多学会主办的学术活动成为本学科、本行业领域内的权威性学术活动。许多省、市科协举办的科技论坛、学术交流月、学术节等活动,成为具有地方特色、产生较大影响的学术精品项目。数十个全国性学会组织研究并发布了学科进展报告。

加强对重点学术期刊的支持力度,推动期刊在办刊理念、学术质量以及制度建设等方面取得成效。科技期刊国际化进程稳步推进,部分刊物实现编委、稿源和审稿的国际化。不断完善了学术文献收藏交流机制。

(二)广泛开展国际民间科技交流,加强与国际科技界的合作

 继续加强与国际科技组织的联系,中国科协及所属全国性学会代表我国加入了218个国际科技组织。在国际科学理事会和世界工程组织联合会这两个最有影响的国际科技组织中,我国科学家都担任了重要领导职务。实施了国际组织后备队工程,目前共有357位中国科学家进入相应国际组织不同领导层任职。积极参与联合国非政府组织活动,2004年7月,中国科协正式获得联合国经社理事会非政府组织咨商地位。

 为我国科学家走向世界提供舞台,积极申办和组织在华召开的国际科技会议。五年来有5.5万人次的外国科技人员参加了在华举办的国际学术会议。成功举办世界工程师大会和国际科学理事会第28次全体大会,分别被国际科技组织誉为"国际工程界最辉煌的大会"和"国际科学理事会历史上最成功的全体大会"。由我国相关全国性学会承办的第24届国际数学家大会、第9届国际动物学大会、第15届国际植物保护大会、第28届国际心理学大会等一批重要国际会议产生了广泛影响。

双边合作不断发展。重点开展了同美国、欧洲及俄罗斯、日本、韩国等周边国家科技团体的交流。与罗马尼亚工程师总协会、波兰工程协会联合会、俄罗斯国际科工联等团体签署了双边合作协议。

(三)发挥民间渠道优势,与港澳台地区科技界的民间交往日益活跃

积极开展与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科技团体的交流与合作,活动形式日益丰富,影响不断扩大。当代杰出华人科学家公开讲座、香港大学生暑期内地实习活动(紫荆计划)、海峡两岸青年科学家研讨会、海峡两岸大学生辩论赛、海峡两岸科技夏令营、海峡两岸中等学校科学教育交流,以及先后在港台举办的科技期刊展览等活动,都获得了圆满成功。

 四、充分发挥科普主要社会力量作用,促进公众科学素质提高

中央领导同志对科普活动给予高度重视。2004年5月31日,胡锦涛总书记视察中国科技馆,并勉励青少年要努力学习科学知识,树立科学精神,培育创新意识。从2004年起,曾庆红同志率中央书记处全体领导同志,连续两年参加全国科普日活动,对科普工作给予指导和有力支持。各级科协组织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注重动员社会力量,突出科普工作重点,创新科普工作方法,提高科普服务能力,科普工作有了新的发展。

(一)加强科普工作法制化和制度化建设,搭建社会化科普服务平台

积极参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的研究制定,认真宣传贯彻落实科普法,推动科普工作进入了法制化发展轨道。在国务院领导下,与13个有关部委密切合作,完成了《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的编制工作,国务院已于今年2月正式印发。纲要的颁布实施,对于加强公民科学素质建设,为建设创新型国家、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提供人才保证和智力支持,具有重大指导意义和战略意义。

积极参与国家科普规划和政策制定,营造有利于科普事业发展的政策环境。会同有关部委下发了有关科普事业税收政策、科普设施建设、科普宣传工作等重要文件。全国近三分之一的省(区、市)制定了进一步加强科普工作的意见,部分省、区制定了科学技术普及条例和相关优惠政策。为了动员全社会力量,从2002年开始实施的社会科普专项资助、青少年科普项目资助等工作初见成效。

(二)突出科学发展观的宣传,坚持开展群众性、社会性、经常性科普活动

面向广大农村、城市社区、学校和军营,广泛开展了丰富多彩的科普活动。以宣传科学发展观为主题的2004年、2005年的科普日活动,参与群众达1亿人次,有33万名科普志愿者参加。从2001年起,每年与有关部门共同举办科技活动周。"科教进社区"活动的覆盖面达上亿人次。"科普大集"、"科普之冬(春、夏)"、科普夏令营和科普节等活动已扎根基层。与有关部门联合举办了科学发展观专题展览、建设节约型社会等大型展览会。结合世界物理年、航空百年、郑和下西洋600周年、"神五"和"神六"上天等重大科技事件和纪念日,广泛宣传了科学精神和相关知识。

全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全国大学生"挑战杯"课外科技作品竞赛,有力配合了素质教育的开展。"大手拉小手"科技传播行动每年有几百万名青少年参与。我国派出参加国际奥林匹克竞赛的中学生连年获得佳绩。

(三)加强能力建设,探索创新活动方式

进一步加强科普基础设施建设。全国已建成科技馆256个。中国科技馆五年来接待观众865万人次。资助配发的68辆"科普大篷车",成为活跃在乡镇村寨的"流动科技馆"。全国已建成乡、村科普宣传栏(橱窗)20多万个,其中包括新研制的电子科普画廊。全国26.8%的社区已拥有综合科普活动室(青少年科学工作室),并组建了7083个社区科普学校(大学)。组建了全国科普网络联盟,中国公众科技网运行良好。中国数字科技馆项目已经启动。

加大科普资源的开发力度。与中宣部等7部委联合举办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评奖活动。充分利用现代媒体开展科普宣传,已与700多家地方电视台建立合作关系。科普队伍建设不断加强,建立了由23万名专兼职人员、近95万名志愿者组成的社区科普队伍,近90万人的农村科普队伍,近10万人的全国农村实用技术讲师团(服务团、咨询团)队伍。在偏远地区活跃着50支省、地级少数民族科普工作队,常年坚持不懈地播撒科学种子。科普理论研究取得丰硕成果,一大批高校和社会力量参与科普研究。各级科协相继开展了公众科学素养状况调查,为制定有关政策提供了基础性数据。

五、加强团体自身建设,促进科协事业不断发展

进一步明确在党和国家大局中的位置,适合形势发展需要,不断开拓创新,提出了努力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服务、为科技工作者服务的工作定位,推动科协事业不断发展。

(一)自觉坚持党对科协工作的领导,争取政府支持,不断优化发展环境

各级党委和政府进一步加强对科协工作的领导和支持,许多地方出台了加强科协工作的文件,为科协工作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各级科协党组织积极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广大党员理想信念更加坚定,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干部队伍建设得到加强,初步形成了使党员"长期受教育、永葆先进性"的长效机制,有力地推动了科协工作。

(二)积极推进学会改革,增强学会发展能力

学会改革稳步发展,学会活力日益增强,组织体制不断健全,运行机制日趋完善。学会改革试点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加大对会员服务的力度,对会员的凝聚力有所增强。学会经济实力不断增强,经费筹集总额逐年上升,年均增长率为17.4%,其中学会活动收入已成为最主要的经费来源。信息化建设进展良好,约95%的全国性学会建立了网站或网页。积极推动学会承接政府转移的职能,有关全国性学会共设立了78种社会科技奖项,承担了198项技术标准制定或技术鉴定工作,开展了24类职称评定和专业技术资格认证。配合有关部门积极推进我国加入工程师资格国际互认体系工作。

(三)加强组织建设,提高工作人员队伍素质

根据国家统一部署,各级科协完成了机关机构改革任务。积极推进所属事业单位改革。加强基层组织建设,组织开展了县级科协组织建设情况调研。推动非国有企业科协组织建设工作,研究制定相关文件。进一步加强科协工作人员的教育培训工作,建立健全表彰激励机制,推动工作人员队伍素质不断提高。加强理论建设,开展了有关科协发展战略研究和系列研讨活动。

当前,在工作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是:为科技工作者服务的手段匮乏,措施不够有力;开拓创新意识不足,工作方法不能适应形势发展需要;学会发展能力较弱,改革力度不够;县科协和基层组织发展不平衡,发展环境亟需改善;科协系统人力资源建设比较薄弱,专兼职工作人员整体素质和工作水平有待提高。这些问题制约了科协事业的发展,必须进一步取得共识,采取有力措施,切实加以解决。

新世纪新阶段科技工作者的历史使命

本世纪头20年,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十一五"时期又是承前启后的关键时期。广大科技工作者要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领导下,振奋精神,齐心协力,开拓创新,努力承担历史赋予的神圣使命。

认清形势,紧紧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党和国家高度重视科学技术工作,作出了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的重大战略决策。今年初,中央作出了有关决定,成功召开了全国科学技术大会,颁布实施了《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陆续出台了一系列配套政策。这些重大战略部署标志着又一个科学春天的到来。可以说,科技工作者迎来了极为难得的历史机遇,同时也面临着十分严峻的时代挑战。

进入新世纪,经济全球化趋势快速发展。知识的创造、传播、运用和扩散的规模扩大,速度加快,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国家、地区和产业发展的不平衡加剧,全球地区差距和贫富差距都在加大,各种突发性危机此起彼伏。为适应这些变化,各国都在建立以提高竞争力为目标的国家创新体系,都在强调人才和知识的作用,都在依靠技术创新持续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和市场的争夺。

当前,科学技术的发展日新月异。信息、生命、纳米和认知科学的交叉融合,正孕育着新的重大科学突破,带来新的技术革命和催生新的产业群。空间和海洋的研究利用将开辟人类生存的新空间。材料、能源、环境、农业、医药和先进制造等领域的科技进步,将成为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科学技术的发展,将对世界的和平与发展产生重大影响,也将给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安全带来新的后发机遇及严峻挑战。

我国经济和社会发展面临许多突出矛盾和问题,我国科学技术总体水平同发达国家相比,也还有很大差距。我国国情决定了我们不能按照发达国家过去的发展模式实现现代化,必须依靠教育、科技、文化和法律,培育素质良好、道德高尚、勇于创新、奋力拼搏的劳动者大军、高水平创新人才和领军人才,迅速走上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社会和谐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广大科技工作者必须认清形势,切实增强责任感、使命感和紧迫感,紧紧抓住历史机遇,充满信心地迎接挑战。

贯彻落实党和国家的重大战略部署,努力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和提高公民科学素质。要全面贯彻科学发展观,大力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促进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积极宣传落实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

要高扬自主创新的旗帜,积极投身自主创新的伟大实践。在事关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国家安全和人民生命健康全局的若干重要领域,紧紧盯住世界科技发展的前沿,切实增强自主创新能力。要深入到技术创新第一线,促进企业成为自主创新的主体,切实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和国际竞争力。要自觉肩负起科技兴农的历史责任,积极推广先进适用技术,增强农业科技创新能力,促进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要把提高全民科学素质作为天职。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和专长,把科研与科普结合起来,积极投身于科普事业,深入基层,贴近群众,努力成为科学知识的传播者,科学思想的倡导者,科学方法的实践者,科学精神的弘扬者,让科技之光普照中华大地。

 带头践行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努力建设创新文化,大力弘扬科学精神。在加强创新文化建设方面,我国科技界要率先垂范。归根结底,创新要由掌握知识和富于创造性的人来实现。从家庭、学校,到国家、社会、部门和企业,都应注重人才素质的提升,注重知识的学习和更新。要成为创新型国家,必须培养一大批掌握现代科技和人文知识,又富于创造性的各类专家、熟练技工和管理人员,造就一大批有战略和长远眼光、凝聚力和战斗力强的创新科技团队,才能从根本上提高国家核心竞争力,最终实现超越。

以人为本是创新文化的基础。建设创新文化,培育自主创新能力,要将以人为本作为立足点和出发点。要真正实现以人为本,对科技管理者的要求,是通过理解、尊重、授权和支持,充分调动科技工作者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励科技人员在为国争光的同时,实现个人的社会价值。对科技工作者的要求,是要看重和爱护自身人格,做到自尊、自强和自信,尊重别人并且以诚信待人待事。品德高尚的知识分子历来都坚持不为利诱,不为威屈,忧国忧民,一身正气,在社会道德建设中起到中坚作用。

科学精神的精髓是求真唯实,一切从实际出发,追求反映客观世界运动变化规律的真理。事物的运动变化是无止境的,真理的认识也是无止境的。创新是科学精神重要的组成部分,因此创新不能掺杂任何主观和私利的成分,必须坚持严肃的科学态度和严密的科学方法,坚决反对急于求成,急功近利的浮躁学风,更不能自甘堕落地弄虚作假,抄袭剽窃,唯利是图。要正确处理任务与学科、重点与全面、基础与应用、竞争与协作等方面的关系,建立合理的同行评议和成果评价体系。要在尊重个人选择,发挥个人作用的同时,强化完成国家任务的责任和团队协作精神。

要大力提倡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的结合,让科学精神和人文精神在科技界以及全社会得到充分弘扬。科技工作者不仅要研究客观世界规律,还应该具有崇高的社会责任感和道德感,关心整个人类和社会的命运,把祖国和人民放在心中,把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在新的历史时期,广大科技工作者要继承和发扬科技界热爱祖国、奉献人民的优良传统,求真务实,团结协作,奋发图强,努力创造更加辉煌的业绩。

关于今后五年工作的建议

今后五年,是我国实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重要时期。在此,对第七届全国委员会的工作提出以下建议。

科协工作的指导思想是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和全国科技大会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履行党和政府联系科技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职责,坚持为经济社会发展服务、为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服务、为科技工作者服务,团结和动员广大科技工作者,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立足科学发展,着力自主创新,为努力完成"十一五"规划、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建设创新型国家、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作出新贡献。

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牢固树立和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努力为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服务

各级科协及所属团体,要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全部工作领域和各个环节,为推动经济社会切实转入科学发展的轨道作出贡献。

(一)深入开展科技服务活动,推动经济社会科学发展

发挥科协人才资源优势、组织网络优势和客观独立社会地位优势,大力开展决策咨询活动,努力成为具有重要影响的思想库和智囊机构。充分发挥科协组织作为政协界别的作用,组织科技工作者积极参政议政。完善科技人员与决策部门的沟通渠道,建立健全科技建议的呈报制度和渠道。充分发挥各级学会的重要作用,在深入调研基础上提出具有全局意义和前瞻意义的决策建议。发挥联合国经社理事会非政府组织咨商地位的作用,组建专门力量提出高质量的咨询报告。协助有关部门和企业,在关键技术、关键领域中制定和推广科技产业标准,推动我国在更高层次上参与国际标准竞争。积极开展管理咨询、工程咨询、技术咨询和多种形式的科技中介服务。在企业中广泛开展群众性的技术创新活动,推动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认真落实《海外智力为国服务计划》。   (二)认真落实党和国家关于加强"三农"工作的战略部署,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

积极参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依托科协系统遍布农村的组织网络,大力培育造就新型农民,推动农村走上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文明发展道路。全面实施科普惠农兴村计划,提高农民依靠科技脱贫致富、发展生产、保护环境、改善生活质量的能力。认真落实在全国农村党员干部远程教育试点工作中所承担的任务,不断加大工作力度。着力推动农村专业技术协会的制度创新,提高组织服务能力、技术开发能力和市场竞争能力。配合科技部门,推动实施"科技富民强县"计划。广泛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技下乡服务活动,让农民群众得到实实在在的好处。

(三)将推动自主创新作为学术交流重要任务,切实加强学术建设

充分发挥学术交流作为原始性创新源头之一的作用,进一步明确创新导向。支持科学家在学术领域中自由探究,大力倡导敢于创新、勇于竞争的精神,着力发现和培养创新人才,活跃学术思想,鼓励学术争鸣,创造良好的学术民主氛围。中国科协年会要进一步明确定位,实现转型,构建以公众、科学家和政府为主要服务对象的活动平台。建立年度性学科进展研讨和发布制度,深入分析和研究学科进展趋势,推动学科发展。定期召开创新学说和创新观点系列研讨活动,为萌芽时期的学术思想提供交流和成长园地。搭建创新人才培养平台,集成并加强有利于创新人才成长的学术交流活动。推动建立健全学术评价机制和学术规范。启动精品科技期刊发展计划和科技期刊国际推广计划,着力培育一批有较高学术水平的精品科技期刊,提高我国科技期刊国际影响力和认知度。扩大与港澳地区科技组织的交流与合作,积极推动海峡两岸科技交流,力争在原有基础上活动数量不断增加,影响不断扩大,领域不断拓展。

(四)充分发挥民间科技交往的独特优势,扩大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

重点做好参与重要国际科技组织及其活动的工作,进一步扩大我国在国际科技界的地位和影响。配合国家外交战略,代表中国科技界积极参与全球科技和经济社会发展事务,以非政府组织的身份参与国际问题的研究和讨论。加强全国性学会参加国际科技组织的工作,在"十一五"期间,努力争取重要国际科技组织都有我国相关团体参加。推动成立以我为主的新的国际科技组织,并争取新组织的总部或常设办事机构设在我国。加强在国际科技组织任职的中青年科学家队伍建设,争取有更多的中国科学家进入国际科技组织的领导机构。努力开展双边、多边和区域的国际交流活动,建立定期交流机制。积极促进我国参与重大国际科技合作项目。加强与发达国家及新兴发展中国家科技人才的交流,向国内科研机构推荐国外科技人才。努力推动国际民间科技交流进入实质化、项目化、制度化和经常化的轨道。

二、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努力为提高全民科学素质服务

将贯彻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作为科普工作的龙头,进一步发挥科普工作主力军的作用,广泛动员更多的社会力量参与科普,着眼于让广大群众共享科普资源和科普服务,进一步搭建社会化科普服务平台,加强科普资源开发和共享,创新科普工作机制,为在本世纪中叶实现我国公众具备基本科学素质的目标奠定良好基础。

(一)积极推动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

在国务院颁布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的新形势下,切实履行国务院全民科学素质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职责,把科普工作集成到纲要框架之内。遵循"政府推动,全民参与,提升素质,促进和谐"的方针,围绕我国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目标,联合有关部门,加强统筹协调,做好任务分解、检查督促、监测评估等工作。把工作重点放在未成年人、农民、城镇劳动人口、领导干部和公务员等四个主要人群上,以重点人群科学素质行动带动全民科学素质的整体提高。努力实施科学教育与培训基础工程、科普资源开发与共享工程、大众传媒科技传播能力建设工程和科普基础设施工程。

(二)针对重点人群的实际需要,加强群众性、社会性、经常性的科普工作

大力开展青少年科技创新大赛、未来科学家奖励活动和"大手拉小手"科技传播行动等活动,引导青少年增强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围绕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研究制定《农民科学素质教育大纲》,着力培养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加强面向"三农"的科技培训、科技下乡、科技科普示范等工作,逐步建立农村科普工作长效机制。根据城镇劳动人口的需求,深入开展"科教进社区"、群众性技术创新、科普旅游等活动和劳动技能培训,倡导科学、文明、健康和适度消费的生活方式。加大对领导干部、公务员科普工作的力度,增强领导干部科学决策、民主决策的能力。认真组织开展全国科技活动周、全国科普日等大型主题科普活动,培育科普活动品牌。组织开展国防教育。支持中国反邪教协会开展活动。

(三)搭建社会化科普服务平台,提高社会化科普服务能力

加强科普资源开发和共享建设,动员和组织学校、研究所和企业的科普力量和科普资源,努力把科协系统建设成为科普资源的开发、集散和服务中心。繁荣科普宣传品的创作与生产,充分发挥各类科普资源的作用,为全社会开展科普活动提供有效服务。推动科技馆等科普场馆建设,力争"十一五"期间各省都拥有一座综合性、现代化的科技馆。认真组织中国数字科技馆项目,建设受众广泛、内容丰富、技术先进的网络科普第一品牌和数字化科普资源共享服务平台。大力发展基层科普设施,推动乡村科普活动站(青少年学习中心)、科普画廊(宣传栏)、社区科普学校、科普大篷车等科普设施建设。发展科普教育基地和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加强科普志愿者队伍建设,建立健全科普志愿者服务网。与高校合作培养专业化科普人才,加强有关理论研究。

三、促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努力为科技工作者服务

敏锐把握社会形态变化趋势,积极推动社会管理体制创新,深入探索科协系统促进建立和谐社会的工作方式和渠道。坚持以人为本,以科技工作者为主体,把发挥党和政府联系科技工作者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作为基本职责,把竭诚为科技工作者服务作为根本任务,把科技工作者是否满意作为衡量科协工作的主要标准,努力把科协建设成为名副其实的"科技工作者之家"。

(一)在党和政府与科技工作者之间建立畅通的联系渠道,切实维护科技工作者的合法权益

发挥各级科协及所属团体在"提供服务、反映诉求、规范行为"方面的作用,在党和政府与科技工作者之间建立畅通稳定的沟通渠道。面向广大科技工作者全面深入地宣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准确及时地反映科技工作者的意见呼声和动态。建立科学规范的科技工作者调查研究制度,加强科技工作者调查站点建设,开通网上科技工作者调查系统,建立动态反馈机制。加强对国内科技人力资源状况的跟踪研究。完善科技工作者利益表达机制,通过多种形式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根据科技工作者多方面的需要,构建面向科技工作者的服务体系,尤其要关注在不同类别、不同岗位工作的一线科技工作者以及离退休老科技工作者,为他们提供有效服务。协助有关方面解决科技工作者的具体困难,及时有效化解矛盾,促进社会安定与和谐。

(二)贯彻落实人才强国战略,努力发现、培养和激励科技创新人才

积极营造有利于人才成长的社会环境,推动制定有利于科技人才施展才华的政策措施,为不同年龄、不同学科、不同行业、不同地区科技工作者发挥作用创造条件,尤其要关注边远贫困地区、基层和非公有制企业的科技工作者。实施高层次专业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培养工程,推动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优秀创新人才群体。健全创新科技人员的继续教育、专业培训体系。在政府宏观指导下,改革完善科技人员的评价机制,积极发展人才评价中介组织,以社会和业内认可为重点,进一步开展社会化的评价工作。加强科协系统的奖励体系建设,完善对优秀科技人物的激励机制。着手研究并推动设立人民科学家、人民科普作家和科普事业贡献奖等国家级奖励。广泛开展宣传表彰活动,通过媒体大力弘扬优秀科技人物的光辉业绩和崇高精神。

(三)倡导弘扬科学精神,加强科技工作者职业道德建设

引导广大科技工作者牢固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把报效祖国作为崇高追求,把为人民服务作为神圣职责,大力弘扬"两弹一星"精神和载人航天精神,恪守"坚持真理、诚实劳动、亲贤爱才、密切合作"的职业道德,倡导"献身、创新、求实、协作"的科学精神。制定有关科学道德公约和规范,推动建立和完善科技人员诚信档案。净化科技界的学术环境,强化维护科学尊严的自律意识,旗帜鲜明地反对学术浮躁和急功近利的不良风气,坚决抵制弄虚作假、抄袭剽窃等行为,维护科技工作者的良好社会形象。围绕与学风建设有关的体制、机制等深层次问题,认真调查研究,提出具有可操作性的措施。

四、加大自身建设力度,切实增强发展能力

科学地规范科协工作,实现理论创新和体制创新,探索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符合科学技术和科技团体发展规律的组织体制、运行机制和活动方式,努力把科协建设成为一个充满生机和活力的人民团体和群众组织。

(一)自觉坚持党对科协工作的领导,为科协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责任意识,自觉把科协置于同级党委的领导之下,建立定期向党委汇报工作、重大事项及时汇报请示的制度。进一步争取政府对科协工作的指导,加强与有关部门的沟通与合作,取得全社会的广泛支持。落实中央有关指示和本次代表大会精神,推动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为科协改革与发展创造有利的外部环境。巩固和加强科协作为政协组成界别的地位和作用,支持科技工作者在人大、政协中参与对国家和社会事务的管理。结合建立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长效机制,推进科协系统基层党组织的思想、组织和作风建设。

(二)深化学会改革,推动学会发展

 科协要努力为学会服务,增强对学会的凝聚力;学会要竭诚为会员和科技工作者服务,增强对会员和科技工作者的凝聚力。选择学会改革突破口,坚持分类指导原则,推动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尊重学会的法律主体地位,坚持民主办会。加强制度建设,促进学会规范、有序和健康发展。加强学会办事机构改革,推动学会工作人员的聘任制和职业化建设。抓住政府职能转移的有利时机,以科技评价、科技人员评价和科技奖励为重点,主动承担政府职能的转移和委托。配合有关部门,积极推进我国加入工程师资格国际互认体系。争取政府部门和有关方面的支持,优化学会发展环境,提供发展空间。切实提高学会"自主、自立、自强、自律"能力,努力创建一流学术团体。

(三)加强组织体系建设,提高工作人员素质

加强民主办会,克服行政化倾向,进一步调整和理顺各级科协全委会、常委会、工作委员会、专门委员会以及学会理事会、分支机构的设置,让科技工作者在团体中真正当家作主。试行代表建议案制度,确保各级科协代表大会闭会期间代表作用能够充分发挥。加强机关制度化建设,努力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机关。进一步明确职能,推动事业单位改革取得实质性进展。加大对县级科协的支持力度。针对基层组织发展的薄弱环节,切实加强各类基层组织建设。拓展与各种新兴科技人员组织的联系,切实做到只要有科技人员的地方,科协就要开展工作;只要是科技人员密集的地方,科协就要争取建立组织。认真参照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务员法》,不断提高工作人员队伍的综合素质。进一步加强科协系统信息化建设。

各位代表!

 提高全民科学素质,建设创新型国家,是时代赋予科技工作者和科协组织的历史使命。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高度的责任感和紧迫感,解放思想,开拓创新,脚踏实地,勇攀高峰,努力创造无愧于时代、无愧于人民的光辉业绩,为实现"十一五"规划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