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林学会2007年工作总结和2008年工作安排

时间:2009-05-22 23:32来源:未知 作者:信息员 点击:

  

2007年,中国林学会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围绕局党组和中国科协工作总体思路,认真贯彻落实全国林业厅局长会议和中国科协七届三次会议精神,积极开展学术交流、科学普及、决策咨询和科技奖励等各项业务活动,学会各项工作取得了新的进展。

一、2007年学会工作简要回顾

(一)学会成立九十周年纪念活动取得圆满成功。经过上下共同努力,在人民大会堂成功举办了九十周年纪念活动。回良玉副总理、贾治邦局长出席大会并发表重要讲话,充分肯定了学会事业取得的成绩,明确了学会的“四大作用”,提出了学会的“五种精神”和工作要求,为学会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大会颁发了中林集团杯“第二届梁希林业科学技术奖”、“首届梁希优秀学子奖”和“第九届中国林业青年科技奖”,回良玉副总理、贾治邦局长和邓楠书记等领导亲自为获奖代表颁奖。纪念活动期间,还举办了九十周年纪念展览,编辑出版了纪念专集。纪念活动的成功举办,有力宣传了学会工作取得的成就和发挥的重要作用,扩大了学会的社会影响。

(二)国内外林业学术交流更加活跃。据不完全统计,2007年,中国林学会及所属各分会、专业委员会组织开展综合性、专题性学术交流活动40余项,参会代表5000余人次,交流论文3000余篇。一是重点学科领域的学术交流得到加强。中国林学会成功举办了2007中国科协年会林业分会场——环境保护及人与自然和谐发展学术研讨会,参会人数、征集论文数量及会议效果在年会的15个分会场中位居前列。采取学会主办、学会和分会联办、学会与地方政府合办等多种形式,举办了森林培育、森林经理、桉树、竹子、生物质材料、木材工业、木材科学、林木遗传育种、经济林、银杏等大型学术年会和学术研讨会。城市森林分会参与举办了第四届中国城市森林论坛,124位市长出席了论坛,社会反响热烈。安徽省林学会举办了首届安徽林业学术大会,与会代表300余人。二是林业学科研究进一步深入。组织编写完成了《2006—2007林业科学学科发展报告》,《林学名词》第二版修订工作进展顺利,《林学名词》标准纳入国家林业局计划。林业史分会组织开展了《中国古代林业经营管理制度研究》和《清史?林业志及长编》的编纂工作,推动了林业史领域的相关课题研究。三是国际合作交流进一步扩大。学会继1988年之后又一次取得了国际杨树大会的主办权。接待了国际林联主席、副主席及美、英、加、德、新西兰、巴西等国专家的来访,组团赴美、加、澳、新等国家进行学术考察,加强了国际合作交流与联系。江西省林学会与台湾高雄市野鸟学会等单位联合举办了“赣台鸟类欣赏、研究与保护学术研讨会”。山西省林学会完成了日本小渊基金合作造林项目,选派一批专业人员赴日研修。四是学术书刊的编辑出版工作进一步加强。《林业科学》获得中国科协精品科技期刊工程B类立项,在质量和影响力上又有了新的提高,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呈稳步增长的趋势。

(三)青年学术活动有较大突破。一是首次搭建海峡两岸林业青年科技工作者学术交流平台,成功举办了海峡两岸青年科学家学术研讨会,增进了海峡两岸林业青年的交流与合作,建立了两岸林业学术交流新机制。二是青年学术活动走向规范化。在青工委的组织下,确立了每两年召开一次中国林业青年学术年会和中国林业青年科技论坛、两会轮换召开的活动机制。在长沙举办了2007年中国林业青年科技论坛,组织周密、形式新颖,取得了明显成效。三是青年活动的组织方式和活动形式有所创新。组织方式由单方组织转变为多方联合组织,依靠青年专家选题和组织发动,保证了活动的质量与成效。在活动形式上,充分体现青年人的特点,尝试性地举办学术辩论赛,探索了一种敢于争鸣、活跃氛围、协作配合的学术交流新方式。四是青年参与学会活动的热情更为高涨。通过定期学术交流、召开青工委常委会、青年工作座谈会等形式,吸引了更多的青年人关注学会发展,调动了广大林业青年参与学会活动的积极性。

(四)科普活动形式多样。进一步加强了科普工作,组织开展了形式多样的科普活动。2007年,中国林学会荣获中国科协“科学技术普及先进奖”。一是加强科普基础工作和宣传工作。组织开展林业企业从业人员科学素质现状调查。组织起草了《关于进一步加强林业科普工作的意见》,联合有关单位在中国绿色时报上共同主办了“提高科学素质,增强发展后劲”的宣传专栏,活动历时四个月,登载宣传稿件20余篇。二是加强科普设施建设和资源开发。进一步规范了全国林业科普基地的建设与管理,评选和命名了第二批全国林业科普基地。山西、吉林、湖南、贵州等省林学会开展了省级林业科普基地的评选命名工作。为国家科普资源库制作了林业科普展板近百块,编辑出版了《中国名树名花名鸟》、《银杏画册》等。三是中国林学会及北京、天津、内蒙、福建、安徽、湖北、四川等省林学会利用湿地日、植树节、科技周、地球日、环境日、防治荒漠化日、科普日等科普节日,开展科普宣传活动;河北、江苏、山东、浙江、湖南等省林学会组织开展了大型林业科技下乡活动,黑龙江、浙江等省林学会组织开展了科技周、科技月活动,桉树、银杏、经济林分会也积极开展了科普和咨询活动,都取得了显著成效。成功举办了第23届林学夏令营。四是创新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动。以全国8所院校为主体,启动了全国大学生生态科普创意大赛,广泛普及生态知识,激发在校学生的创造力。五是积极开展科技培训。在山西吕梁开展科技扶贫,为农民脱贫致富提供技术支撑。举办了“森林资源与生态环境监测技术高级研修班”和“森林认证和可持续发展研讨班”等培训班。

(五)决策咨询与技术服务工作取得进展。一是积极开展决策咨询、献计献策。组织编写了《2007年预防与控制生物灾害咨询报告》,提出了防治对策。组织提出了“关于加强我国沿海防护林体系建设工作的建议”,报中央有关部门,供决策参考。森林昆虫分会提出了应用美国白蛾病毒杀虫剂的建议,得到了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并在白蛾发生区推广使用,取得了明显的防治成效。开展了“沙尘暴肆虐原因与防治对策”、“学术交流与学术生态建设”等课题研究,提出了对策建议。江苏、天津、浙江、四川、江西等省级林学会开展了林业重大问题的调查研究,撰写了调研报告,为各级政府提供决策依据。二是开展了主要速生树种科技交流和技术服务。与造林司联合举办了“第二届中国杨树节暨中国杨树产业博览会”,推动了杨树产业与地方经济的发展。分别与肇庆市、杭州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了“全国桉树研讨会”和“中国杭州竹笋产业高端论坛暨2007国际竹子研讨会”,木工、林化、银杏分会分别召开了论坛或学术交流会,吸引了大批科研教学单位及生产企业参加,推进了科研与生产的紧密结合。

(六)科技奖励体系进一步完善。组织开展了“梁希科技奖”、“梁希优秀学子奖”、“中国林业青年科技奖”的评选及中国青年科技奖候选人的推荐工作,57项科技成果荣获“第二届梁希科技奖”,31人获“梁希优秀学子奖”,18人获中国林业青年科技奖,由中国林学会和国家林业局人事教育司联合推荐的勇强荣获第十届中国青年科技奖。启动了“第二届梁希科普奖”、第六届劲松奖和第六届从事林业工作五十年以上科技工作者的评选表彰活动。通过开展科技奖励评选工作,进一步调动了广大科技工作者的积极性。

(七)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一是完善了相关制度。出台了《中国林学会会员优惠优先实施办法》,起草完成了《中国林学会分支机构管理办法》、《中国林学会分支机构考核评估办法》、《中国林学会会员管理条例》,为规范学会管理打下了基础。二是开展了会员重新登记工作。山西、内蒙、江苏、福建、湖北、广东、广西、贵州等省(区)已完成首批会员重新登记工作,并报中国林学会备案。三是加强了学会换届工作。2007年,森林防火、银杏、木材工业、竹子等分支机构按时完成了换届工作。

(八)全面加强学会秘书处“两建”工作。组织开展“四型机关”建设和“五讲”活动,积极创建“五好班子”,争当“五个模范”,干部职工的思想理论水平和五种能力有了新提高。召开民主生活会,开展警示教育活动。坚持理论中心组学习制度,认真组织学习十七大精神及全国林业厅局长会议等重要会议精神,积极探索学会工作新思路。

总之,2007年,学会坚持紧紧围绕现代林业建设,依靠广大会员和林业科技工作者,不断创新工作思路,积极拓展生存和发展空间,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明显成效,为学会事业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二、2008年工作重点及主要措施

当前,学会发展面临新的形势和任务。我们将抓住机遇,开拓创新,扎实地推进学会各项事业的发展。

总体思路: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七大精神和科学发展观的战略思想,贯彻落实全国林业厅局长会议精神,紧紧围绕新时期林业发展总体思路,以推进林业科技进步、增强公众生态意识、提高林业从业人员科学素质为目标,深化学会体制和机制改革,创新学会工作方式,开拓学会事业发展领域,突出抓好学术交流、科学普及和决策咨询三大主体业务,充分发挥四大作用,全面提升五种能力,为实现林业又好又快发展做出新的更大贡献。

(一)着力抓好学术交流,提高学术活动质量与实效。重点在抓好重大学术活动、强化协调配合、提高活动质量上下功夫,推动学术活动由重数量向重质量转变。一是紧紧围绕生态文明建设和现代林业建设,组织开展重点学科、重点领域的学术交流。重点抓好中国林业青年学术年会、第23届国际杨树大会、2008年中国科协年会林业会场、首届全国绿色家园高层论坛、海峡两岸林业学术研讨会等活动。二是抓好品牌建设,创新组织方式,提高学术交流质量和实效,打造一批学术活动精品。三是抓好内部工作协调与合作。对2008年学术活动计划进行整合,探索联合办会、互动共赢的工作机制。四是抓好《林业科学》精品学术期刊创建工作,促进学术期刊与学术活动的有机结合和互动共进。

(二)着力抓好科普工作,大力开展科普活动。重点在强化宣传、提高认识、谋划科普工作发展思路、创新科普工作机制上下功夫,推进科普工作由临时性向经常化、职能化转变。一是在组织开展全国林业从业人员科学素质现状调查、林业科普基础设施和科普资源现状调查的基础上,起草好国家林业局、科技部、中国科协《关于进一步加强林业科普工作的意见》,编制好《全国林业科普工作规划》,筹备好全国林业科普工作座谈会。二是围绕生态文明建设,组织开展生态文化“六进”(进社区、进军营、进学校、进机关、进村屯、进工厂)系列科普宣传活动。编制印发《公民生态文明观念和行为手册》;办好第二届全国大学生生态科普创意大赛和第24届林学夏令营;组织开展“生态文明公交科普宣传月”活动,继续组织实施“全国科技周”、“全国科普日”、“植树节”等节日科普宣传活动;做好面向各级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生态文化宣传活动。三是开展提高林农科学素质试点,制作一批面向林农和林业工人的科普资料,开展系列培训。四是推动国家林业局、科技部、中国科协共同命名“全国林业科普基地”工作。完成全国林业科普基地能力建设和中国林业数字科技馆的可研报告等前期筹备工作。

(三)着力抓好决策咨询工作,提高决策咨询的质量和水平。重点在探索建立决策咨询体系、工作机制、强化决策咨询功能、拓宽决策咨询领域上下功夫,推进学会工作以学术交流为主向学术交流与决策咨询、建言献策并重转变。一是围绕现代林业建设中的森林可持续经营、森林与气候等重点、热点问题,组织开展专题研讨,举办“森林经营”、“森林与气候”等学术研讨会,提出对策建议,供决策参考。二是抓好重大工程、重点领域的决策咨询和论证工作。重点抓好长防林科学考察和江西东江源区流域保护和生态补偿调研,提出相应对策建议;组织开展林业学科建设、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对策研究,提出决策建议。三是要抓好决策咨询方式的创新。大力推进学术成果、学术观点、决策建议一条龙、一体化模式,有针对性地将学术观点上升为可操作的政策建议。四是拓展决策咨询领域。对杨树、桉树、竹子、银杏等主要树种及商品林高效利用开展专题研讨,提出产业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四)着力抓好产学研结合平台的搭建工作,增强学会活动的影响力和竞争力。重点在探索搭建产学研相结合平台的新机制和新路子上下功夫,推进学会工作由单一学术领域向产学研结合转变。一是开展产学研结合的现状、问题、对策的调研,摸清情况,探索路子。选择与林业发展关系密切的重点学科、重要树种开展产学研相结合试点,摸索学术交流与科研成果展示、新技术推广等相结合的活动方式。二是积极推进由学术团体单独举办活动向产学研多方联合办活动转变,促进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的有效结合。三是引导和提倡不同分会之间、不同学科之间联合举办活动,优势互补,资源共享。

(五)着力抓好奖励表彰工作,促进科技进步和人才成长。重点在完善表彰奖励体系,开展获奖项目跟踪调查,建立获奖成果推荐机制上下功夫。抓好梁希奖有关奖项及学会其他奖项的评选,对梁希科技奖获奖项目跟踪调查,建立获奖项目成效数据库,建立优秀获奖成果推荐制度,制订推介办法,向社会推介一批效益好的优秀获奖成果。

(六)着力抓好学会改革,推进学会的体制和机制创新。重点在抓好试点、完善制度和探索机制上下功夫。一是完成分支机构管理办法、会员管理条例等制修订工作。二是建立分会重大活动计划协调配合机制、各级林学会之间信息联系制度等。三是组织开展分会工作的评价试点。四是开展组织建设试点工作。探索建立分支机构进退机制和分支机构挂靠单位竞争机制,探索加快会员发展、会员管理、会员服务的新模式、新机制。

(七)着力抓好机关“两建”工作,提供事业发展政治保障。深入学习十七大精神和林业厅局长会议精神,重点在领会精神实质、狠抓贯彻落实,谋划学会发展思路上下功夫。加强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和反腐倡廉建设。深入开展“创四型机关、做五个模范”和“建五好班子、坚持五讲”活动,加强领导班子和干部队伍建设,全面提升干部队伍的综合素质和五种能力。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