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林学会赵良平副理事长在第八届中国林业青年学术年会闭幕式上的总结讲话

时间:2009-06-20 13:49来源:未知 作者:信息员 点击:

  

2008年7月17日
 
各位专家,各位代表:

在全体与会代表的共同努力下,第八届中国林业青年学术年会圆满完成了预定的各项议程,今天就要胜利闭幕了。这次会议是在全面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现代林业的新形势下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林业学术盛会,是一次求真务实、与时俱进的大会,是一次成功的大会。

这次青年学术年会在参会人数、提交论文的数量上有大幅度的增加,在学术交流质量和活动效果上有明显的提高,在组织方式和活动机制上有新的创新。这次年会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会议规模大、层次高。这次年会是我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一次林业青年学术年会。参加年会的代表达700余人,是历届中国林业青年学术年会参会人数最多的一次。年会共设9个分会场和1个学术辩论赛,分会场设置也是历届最多的一次。

国家林业局、中国科协、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及有关部门对这次年会非常重视。全国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林学会理事长江泽慧教授,全国人大常委、中国科协书记处书记冯长根同志,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副秘书长金济滨同志等领导出席会议并讲话。江泽慧理事长在讲话中充分肯定了广大林业青年科技工作者在促进林业科技创新、推进现代林业建设方面所做出的重要贡献,全面论述了建设现代林业、促进林业科技创新的重要性,全面分析了我国林业建设、林业科技工作面临的新形势和新任务,从生态文明建设和现代林业建设的高度阐述了中国林业青年科技工作者肩负的历史使命,对林业青年科技工作者提出了希望和要求。冯长根书记在讲话中全面论述了新形势下学会工作的重要性,对林业青年科技工作者提出了殷切的希望。

国家林业局科技司、人教司等有关司局和直属单位的领导,东北林业大学、黑龙江省林业厅、黑龙江省森工总局、黑龙江省科协、黑龙江省林学会、大兴安岭地区行署等主办、协办、承办单位的领导,部分省级林学会、有关林业科研教学单位的领导出席了会议。

这次年会不仅出席会议的领导层次高,而且邀请在大会和分会场做特邀报告的专家、各分会场的主席大多都是本学科的学术带头人。与会的代表中,很多都是国内知名专家、各单位的科研骨干。

二是会议主题和内容紧紧围绕现代林业建设大局和林业建设需要。这次会议的主题、分会场的设置、交流研讨的内容都紧紧围绕生态文明和现代林业建设,充分体现了学会工作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工作总体指导思想。针对今年发生的特大雨雪冰冻灾害和地震灾害,本次会议专门设置了林业灾害防控与生态安全分会场,专题研究交流进一步提高林业防灾减灾能力问题,对当前林业灾后重建及今后林业防灾减灾工作将产生积极的推动作用。会议还对森林经营、湿地保护、森林与气候等当前林业的一些重点、热点问题进行了专题研讨,对促进林业又好又快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三是活动形式和组织方式有创新。在活动形式上,既有大会、分会场特邀报告,还有分会场学术交流;既有学术交流研讨,又有学术辩论赛和期刊展示。这次年会在组织和活动方式上,首次将学术辩论赛引入青年学术学术交流活动,目的就是要培养锻炼青年科技工作者的宏观思维和口头表达能力,研究探索新的学术交流方式,活跃学术交流氛围,倡导学术争鸣。北京林业大学、东北林业大学、南京林业大学、中南林业科技大学等四所林业高校代表队参加了辩论赛;首次在年会期间举办了林业科技期刊展示,共有30多家林业科技期刊参加了展示;首次与会议举办地的高校、林业主管部门联合办会,为会议成功举办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四是会议交流研讨所涉及的领域广泛、内容丰富。本次年会共设野生动物保护与管理、林木育种与生物技术、现代森林培育理论与技术、湿地保护与恢复、森林生态、森林与气候、林业灾害防控与生态安全、现代森林经营与生态文明、林业生物质资源高效转化与技术等9个分会场。交流研讨的学科齐全、专业丰富、内容广泛。研讨交流的内容不仅涉及遗传育种、森林培育、森林经营等林业主要学科,还涉及林业建设的方方面面;不仅涉及林木育种、森林生态等传统学科领域,还涉及林业生物质资源转化技术等新兴学科领域。大会和分会场特邀报告的专家层次高,报告的内容领域广泛,具有很强的前瞻性和方向性,充分发挥了引领和指导作用。马建章院士就我国自然保护区建设的现状与发展,给大家做了一个高水平的学术报告。杨传平校长结合自身成长经历和生动事例,阐述了做人、做事、治学三者之间的关系,对青年学者的健康成长给予深刻的启迪。韩连生厅长在报告中全面介绍了黑龙江林业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和今后一个时期黑龙江林业改革发展的总体思路,使与会代表全面掌握了解了东北林区建设发展的总体情况,进一步增强了振兴东北林区的信心和决心,找准了积极投身于东北林业建设的目标和方向。九个分会场共有300余名青年学者做了专题学术报告。与会代表认为,这些报告水平都很高而且十分精彩,对青年科技工作者有很好的启示和帮助。

五是会议论文数量多、质量高。这次年会共收到学术论文420余篇。这些论文内容广泛,题材新颖。既有理论研究,也有实用技术;既有产品开发,也有成果转化。论文的数量和质量比往届都有大幅度的提高。

六是会议组织工作探索出了新路子。各科研教学单位、各级林学会对年会高度重视,积极做好论文选送、参会代表的组织发动工作,为确保会议规模和提高会议质量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是这次年会的一个显著特点。中国林科院、北京林业大学、东北林业大学、南京林业大学、中南林业科技大学、西南林学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浙江林学院、河北农业大学、江西农业大学、福建农林大学等科研教学单位的领导亲自动员,认真扎实地做好论文选送和参会代表的组织工作,有的亲自带队参会,为会议成功举办作出了突出贡献。中国林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及各分会、各省级林学会、分会场组委会等积极做好组织工作,使参加会议的人员规模、代表范围、学科领域都比历届年会有所提高。

七是文艺晚会精彩动人。以“绿色青春”为主题的专场文艺晚会与本届年会的主题相呼应,彰显了当代林业大学生的青春风采和艺术才能,也反映了东北林业大学德智体技全面发展的教学成果和东北林业大学大学生较高的综合素质,是本届年会的一道亮丽的风景和精神盛宴,赢得了与会代表的一致赞誉。

本次青年学术年会,为广大林业青年科技工作者全面了解林业最新科研成果、学术进展和研究方向,为与会代表广交朋友、增进友谊、相互交流提供了一个平台。通过本次青年学术年会,充分展示了我国林业青年学者顽强拼搏、锐意创新、勇攀高峰的精神风貌,对繁荣学术交流、培育青年人才、推进科技创新、建设现代林业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并将产生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林业青年科技工作者是我国林业科技战线的主力军,是林业建设的生力军。加强青年人的培养,加强青年科技工作者的学术交流是各级林业主管部门、各级林业科研、教学单位,各级林学会的重要任务。因此,各级林学会和林业科研、教学单位要高度重视青年人的培养,进一步加强青年学术交流,为他们搭建更多的交流平台。开展青年学术交流活动必须要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当前,就是要紧紧围绕生态文明和现代林业建设,服从并服务于林业发展大局。只有这样,青年学术交流活动才有吸引力、凝聚力和向心力,才能真正做到科研与生产实践紧密结合,才能得到各级地方党委、政府和林业主管部门重视和支持。组织青年学术交流活动必须要结合青年人的特点,要不断创新活动的组织形式和活动机制,不断拓展学术活动的领域,不断丰富学术活动的内容,不断提高学术活动的质量和水平。

青年朋友们,当前,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正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党的十七大提出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谐社会、建设生态文明的新要求,描绘了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全面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宏伟蓝图。中央提出的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战略思想,确定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目标,对林业建设赋予了新的历史使命,也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希望广大林业青年科技工作者要勇敢地肩负起时代重任,进一步解放思想,顽强拼搏,开拓进取,勇攀高峰,为促进林业科技进步,推进现代林业建设做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最后,我谨代表中国林学会,向为本届年会的成功召开做了大量工作、付出了辛勤劳动的全体与会代表、有关单位的领导和工作人员再次表示衷心地感谢。

祝各位代表工作顺利,旅途愉快。

谢谢大家!
 

各分会场活动情况概要


第一分会场 野生动物保护与管理
 
本分会场到会代表60余人。共有21名代表在分会场做了学术报告。浙江大学教授、博导、我国大熊猫保护遗传学著名学者方盛国,中国科学院研究员、博导、我国著名灵长类青年学者李明两位专家分别作特邀报告。

会议交流学术报告内容从物种角度主要集中在大熊猫、金丝猴、东北虎、梅花鹿、白枕鹤、中华秋沙鸭、白颈长尾雉等珍稀、濒危物种或两栖、爬行、鸟类、兽类的一些重要物种或旗舰种;从研究领域看主要内容涉及分子生物学、保护遗传学到生态、生理、保护生物学、保护经济学、产品鉴定、管理等。

本分会场学术报告选题紧密结合当前国际上野生动物保护与管理的热点问题、发展趋势和国内野生动物保护、生产、管理实际问题;研究方案或实验设计思路清晰;研究手段多数采用国际上的新方法和新技术。
 

第二分会场 林木育种与生物技术

本次分会场共140多人参加会议,参加单位达50多个,会议邀请了南京林业大学副校长施季森教授、中国林科院林业所副所长卢孟柱研究员、北京林业大学张志毅教授、北京林业大学蒋湘宁教授、南京林业大学诸葛强教授、东北林业大学刘桂丰教授分别作了题为:能源林品种的分子设计,木材形成过程中miRNA的表达谱及其功能分析,杨树品种选育技术与策略,杨树木质素生物合成代谢网络基因克隆、活性分析与定向改良,杨树高产多抗基因工程研究,西伯利亚红松引种28年回顾与展望的精彩学术报告,引起广大参会青年学生和学者的极大兴趣,与会代表纷纷表示通过听报告,获益匪浅。

本分会场共收到论文62篇,其中摘要8篇。共举行38次报告,其中特邀报告6人,青年学术报告32人。内容涉及林木育种与生物技术的进展与对策、分子遗传学与功能基因组学、细胞遗传学与染色体工程、林木基因工程育种、林木引种与杂交育种、林木种质资源的收集以及保存与评价。从报告的内容可以看出,我国在某些树种如毛白杨、杉木等的分子遗传学与功能基因组学以及倍性育种方面处于国际先进水平,而在西伯利亚红松、四倍体刺槐等的引种技术、推广以及白杨、黑杨等树种的杂交育种方面取得了显著的进展。这些研究为我国林木育种提供了可靠的材料和技术基础。在报告期间,东北林业大学校长杨传平教授亲临现场聆听和指导。最后经过分会场专家的评价,共评出优秀论文18篇,优秀报告15个。此外,分会场还进行了对本次大会和分会场整体情况调查问卷,共发出40份,收回40份,调查结果显示,对本次大会和分会场总的满意度均为85%以上,一致认为这是一次比较成功的青年学术会议。
 

第三分会场  现代森林培育理论与技术
 
第三分会场会议主题为“现代森林培育理论与技术——创新与实践”,会议议题包括现代生态公益林培育理论与技术、现代商品林定向培育理论与技术和现代速生丰产林定向培育理论与技术等三个部分。共有来自40余个林业企事业单位、高校和科研院所的110余名林业青年科技工作者参加了会议,共收到学术论文68篇,是参加人数和提交学术论文较多的分会场之一。

分会场邀请到了国家林业局造林司刘道平处长、南京林业大学曹福亮副校长、北京林业大学刘勇教授、东北林业大学王庆成教授、北京市园林绿化局王小平高级工程师、山西省造林局张云龙局长等6位专家分别从管理、科研、生产、创新创造等不同方面做了精彩报告。6个报告为年青人启迪了思维、指明了方向、激发了斗志,同时也为新时期青年林业工作者提出了要求和希望。

分会场共有21位青年学者做了交流报告,内容丰富,气氛热烈。分会场在征集到近30个大家关心的森林培育研究问题基础上,以“基于分类经营的人工林培育问题与对策”为题,分公益林和商品林两个部分进行了研讨。研讨方式为智力激励型,分会场全体成员参与寻找问题和解决方案。通过全体会员的积极参与和激烈讨论,最终形成两类人工林培育的良种应用、培育与经营技术、多效益综合等4个主要问题,并针对以上问题,公益林提出36条、商品林提出30条解决措施。这些措施为人工林的科学培育和经营提供了思路和依据,同时也拓展了大家下一步研究的思路。大家一致认为这种方式新颖活泼,全体人员均可参与并且可以互相启发思路,能够在较短时间内集中力量找出问题及解决办法,是一种值得推广的学术交流方式。分会场还评出26篇优秀学术论文和10个优秀学术报告。
 

第四分会场 湿地科学
 
本分会场共有50多人参加,提交学术论文20篇,23人进行了学术报告。并邀请南京大学钦佩教授和北京林业大学雷光春教授做了特邀报告。

会议采取特邀报告、论坛讨论和学术报告相结合的方式对当前湿地领域的前沿和热点问题进行了深入讨论和交流,提出了许多积极和有建设性的见解。通过交流和讨论,增进了湿地领域科研人员的相互了解,起到了互相交流、互相启发、互相促进的作用。分会场在以下几方面达成共识:我国湿地科研水平得到长足的发展,在某些方面已经达到世界先进水平;我国中青年湿地科研人员进步快速,可以承担我国湿地科研以及工程建设项目;我国中青年湿地科研人才还比较匮乏,需要大力培养。

通过专家委员会评定,分会场评出“基于3S技术的福建洛阳江口红树林湿地动态变化研究”等7篇论文为优秀论文,“杭州湾滨海湿地冬季鸟类群落多样性分析” 等7篇报告为优秀报告。
 

第五分会场  森林生态
 
本分会场与会代表61人。研讨和征文内容为:(1)全球变化;(2)生物多样性;(3)长期生态研究;(4)生态恢复与可持续发展;(5)林火管理与火生态等五个方向,并邀请了3位有影响力的年轻生态学家做了特邀报告。 

森林生态分会场共收到31篇论文,研究对象包括了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景观,研究内容除了上述5个主题外,还有城市生态、生态学方法论等。研究范围囊括了我国从南至北的所有气候带类型下的以森林生态系统为主的不同生态系统类型,其中包括独特地理单元下的西藏高原森林生态系统。大部分研究结果与实践紧密结合,对生产、管理具有很大的指导作用,部分研究结果为相关领域的理论充实奠定了基础,分会场的研讨内容具有范围宽广,内容丰富,重点突出,实践指导性强的特点,充分体现了新时期森林生态科学发展的趋势。

一天半的学术研讨,紧张而又愉快,让每一个参加研讨的青年学者都得到了充实和提高,特别是分会场安排的特邀报告,使与会者了解到了森林生态研究领域的一些前沿科研动态和国内重大森林生态项目的研究进展。大会做的学术报告也得到了与会者的热烈响应,与会者积极提问,讨论激烈,经常能看到不同学术思想之间碰撞产生的智慧的火花,赢得了阵阵的掌声。

经过专家组对31篇论文的评审,共评选出10篇优秀论文,8篇优秀报告。

 
第六分会场  森林与气候
 
第六分会场与会代表共计65名, 主要来自我国23个不同的科研和教学单位。会议主题为:森林与气候。分会场共收35篇学术报告与论文,主要内容包括:森林生态系统水热碳通量过程及其测算技术和模型、区域植被与气候变化的关系、树木年轮与气候变化的关系、森林小气候等。其中,19个报告在会上交流。为促进青年人才的培养,还评选出3篇青年优秀论文和5个青年优秀学术报告。

中国科学院西双版纳植物园张一平 研究员、北京师范大学刘绍民教授、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研究所吴家兵副研究员、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贾根锁研究员、中国林科院林业研究所张劲松研究员、贵州山地环境研究所谷晓平高工分别就西双版纳热带雨林碳汇源效应、利用LAS测量地表水热通量的研究进展、通量Footprint 模型及其在复杂下垫面的应用、区域植被过程与气候变化、树木液流&蒸腾测算误差分析及校正技术、气候变化对森林生产力的影响等问题做了精彩的主题报告;西北林业科技大学侯琳博士、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所张晓静博士生以及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王鹤松博士生就土壤呼吸等内容做了精彩的报告;中国林科院林业研究所黄辉博士、兰州大学张永博士生和中国科学院沈阳应用生态所袁凤辉博士生分别就植被冠层导度模拟模型、祁连山中部树木年轮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单株树CO2/H2O交换的观测技术等内容做了精彩的报告。

本次会议就以下内容达成共识,并提出相关建议:(1)土壤呼吸是全球碳循环研究中倍受关注的核心内容,其数据即使发生较小的变化也会显著地影响大气的CO2浓度,进而影响气候变化。我国土壤呼吸观测技术不完全统一,影响研究结果的可比性,建议:国内陆地生态系统定位研究部门采用统一的观测设备及方法,对比研究我国不同气候区及其不同生态系统土壤呼吸,为相关研究提供科学的原始数据;(2)进一步加强林业气象观测技术及设备(特别是大尺度通量观测技术、树木液流测算误差校正技术)的国产化研发、促进我国林业气象研究原始创新能力的提高等方面。

会议期间,还讨论了中国林学会林业气象专业委员会2008年8—12月学术活动内容、2009年工作计划。
 

第七分会场  林业灾害防控与生态安全
 
第七分会场与会代表75人,来自我国36个不同的科研、教学和生产单位。分会场研讨主题为:“林业灾害防控与生态安全”。本分会场共收到论文61篇(含论文摘要10篇)。有22名代表作报告,其中包括特邀报告3个。第七分会场学术研讨的重点领域包括森林病虫害和鼠兔害的防治技术、森林火灾的防控技术、南方雨雪冰冻灾害和地震灾害的影响评估及重建对策等。为激励林业青年科技人才的成长和进步,本分会场评选出优秀论文19篇和优秀学术报告8个。

中国林科院森环森保所张永安研究员、东北林业大学林学院严善春教授和广东省林业科学研究院黄焕华研究员分别就“恢复与构建生态系统,实现害虫持续控制、植物的诱导抗性及其在害虫防治中的应用前景和松材线虫病防控技术”等问题做了精彩的主题报告。中国林科院热带林业研究所吴仲民、骆土寿、赵霞、张娜等就“南岭冰雪灾害受损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非正常凋落物及其生态学意义、冰雪灾害对南岭森林凋落物的影响研究”等主题交流了他们的研究成果。四川农业大学林学园艺学院徐俊和刘婧媛分别作了“四川地震灾区大熊猫栖息地主食竹受灾类型初步研究”和“蜀南竹海雨雪冰冻灾害竹林受灾类型研究”的学术交流。会议气氛和谐、融洽,各位青年专家及研究生畅所欲言,提问踊跃。有1/3的论文和报告是关于南方雨雪冰冻灾害对林业的危害及其防控技术方面的研究工作,这是本次研讨会中我们分会场的一大亮点。

存在的问题和建议是,本次研讨会第7分会场还有少数论文提交作者未能出席会议,他们多为各市、县林业基层单位的科研工作人员。他们奋斗在林业工作的第一线,往往积累了大量的实践经验,掌握了很多第一手素材,了解生产实际中对科学技术的迫切需求,如果他们能够参加会议交流,一定能够给其他科研工作者带来更多有价值的启示,以及提出下一步科研攻关的方向和目标。但是遗憾的是他们限于经费的原因未能参会。建议今后林学会提供更多的参会经费资助给基层科研工作者。另外还建议今后多吸纳科研一线的研究生和博士后参加会议,交流他们研究中的最新进展,每个报告讲清楚一件事情,提高报告的质量。

 
第八分会场  现代森林经营与生态文明
 
第八分会场的主题是“现代森林经营与生态文明”,来自约40家科研院所、大学及林业各级生产单位,70余名代表参加了分会的学术交流活动。分会场交流报告共21篇,其中邀请了国家林业局林业规划设计院的处长唐小平教授,中科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所张树清研究员,福建农林大学刘建教授,中国林科院资源信息所谭炳香研究员做了特邀报告。唐小平教授介绍了森林经营的概念,并从森林经营的起步发展、两个高峰期和两次冲击时期五个阶段说明了森林经营的发展历程;分析了森林经营的现状和目前存在的六个问题,提出了应该调整森林经营管理政策、调整森林经营采伐利用政策等五个有关森林政策调整的观点。刘建教授从林权制度改革是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必然要求等方面介绍了林权制度改革的必要性,林权制度改革的沿革和发展状况;分析了林权制度改革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五个林权改革的措施。张树清研究员引入基于像元水平的数学形态学方法,从景观空间格局角度对沼泽湿地详细分类;依据基于像元水平的形态学图像处理技术,分析建三江地区沼泽湿地空间格局的破碎化过程。谭炳香研究员介绍了遥感技术中多尺度、全天候和多源一体化的主要发展趋势,以及遥感领域中提出的遥感数据同化的新概念;对高空间分辨率遥感,高光谱、微波遥感,激光雷达,多角度遥感,无人驾驶飞机等遥感技术在林业上的应用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分会场紧靠国家科研的迫切需求,重点围绕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生态文明建设和林业信息化技术等领域开展了深入的研讨。本会议的具有如下的特色:(1)研讨反映了森林经理学科的最新研究前沿,其中包括:林业生态文明建设、森林生态系统经营、林业可视觉技术、“3S”集成技术在资源环境监测评价中最新进展等。(2)突出了青年学生为主体的学术交流:共有11个硕士、博士研究生上台做了交流报告,体现了青年学生的活跃思维和开拓创新。(3)人员的参与比较广泛,由来自全国40多个单位的科研教学人员、政府管理人员、基层生产单位、学生等70多人组成。会议就有关江西、福建林权制度改革,“3S”技术在森林资源监测中的应用及林业可视化模拟技术等问题进行交流并达成共识,整个会场洋溢着热烈的学术讨论气氛。参会代表一致认为:希望能继续组织小规模专题性地区性的活动,对某个专题开展集中、深入的探讨;鼓励研究生,林业基层一线专业技术人员和企业人员参会。
 

第九分会场  林业生物质资源高效转化与技术
 
来自黑龙江、北京、安徽等省(自治区、直辖市)的代表100余人参加了第九分会场,收到学术报告和论文79篇。中国林科院木工所所长叶克林研究员、北京林业大学材料学院院长赵广杰教授,中国林科院南京林化所副所长周永红研究员、东北林业大学刘一星教授、方桂珍教授、南京林业大学王石发教授在大会上作了专题报告。

代表们在分组讨论中围绕发展生物质产业的重要性、生物质原料转化技术和产品开发、开展生物质利用的优势等方面进行讨论交流,一致认为林业生物质开发利用是我国发展生物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发展生物质产业将推动我国林产化工产生新的经济生长点。并达成以下共识:我国比较丰富的生物质资源为发展生物质产业提供了资源保障;加强林业生物质能源的开发研究;组织多学科协作攻关,加快培养生物质产业优秀人才。

本次会议参会人员多,涉及面广,会议论文水平高,学术交流踊跃会议,呈如下特点:①参会人员涉及面广,投稿论文数量多。第九分会场共收到论文79篇,分会场注册人数超过100人,大会特邀报告6个,一般报告22个。论文内容涉及传统的木材加工和现代的生物质材料制备等高技术领域。②大会特邀报告水平高、分量重,报告人均为国内知名专家,报告内容具有较强的前瞻性和指导性,对于提高青年学者的视野与深度,指导青年人才成长、培养科技创新能力具有较大推动作用。③大会交流报告选题新颖,紧跟国际前沿。大会学术交流活跃,讨论热烈,达到了“活跃学术氛围,碰撞思想火花、提高创新能力”的办会目的。大会一致认为:生物质复合材料、功能材料和生物质能源的开发将为本领域的热点,现代新型技术的采用和与相关学科的交叉将是上述领域实现重大突破的主要途径。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