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林学会(服务号)
中国林学会资讯(订阅号)
官网移动端
林学期刊
主编推荐 MORE
  •   《林业科学》2016年第5期刊发文章20篇,其中研究报告19篇,植物良种1篇,内容主要涉及林分状态评价、森林与非生物环境、森林土壤微生物群落、林木光合和营养生理、生物量、林木组培、生物防治的安全性评估、遥感计测、人造板加工等。综合审稿专家意见,从文章研究内容的创新性和理论、 应用价值出发,重点向大家介绍4篇文章。《天然混交林最优林分状态的π值法则》一文依据多指标综合评价原则,提出了一个全新的林分状态合理性评价方法,即基于单位圆的林分状态评价方法,并指出最优林分状态值(期望值)恒等于单位圆面积π,并应用该方法对我国天然锐齿栎混交林和红松阔叶林的林分状态进行了分析。林分状态合理性的正确评价可为森林经营决策奠定科学基础。《陕北半干旱黄土区沙棘人工林的死亡率及适宜地形因子》一文通过对陕西省延安市吴旗县13年生沙棘人工林的调查,分析了坡位、坡向和坡度与沙棘人工林死亡率的关系,确定年均降水量小于500 mm的陕北半干旱黄土区沙棘人工林衰退死亡的主要原因是水分不足,其生长适宜的地形条件是阴坡、半阴坡平缓坡、半阴坡缓坡、半阳坡平缓坡和半阳坡缓坡。这一研究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对沙棘人工林的稳定性建设及其可持续经营有重要参考价值。《凤丹牡丹鳞芽离体培养与快繁技术》一文从筛选优良基因型入手,建立了油用凤丹牡丹离体快繁技术体系,所得生根苗中一级苗占比84%,移栽60天后成活率66.67%。凤丹牡丹籽油具有较高的医疗保健价值,是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高端食用油。凤丹牡丹离体快繁技术体系的建立,为油用牡丹优良单株无性快繁与新品种培育奠定了基础。《星载LiDAR与HJ-1A/HSI高光谱数据联合估测区域森林冠层高度》一文将ICESat-GLAS波形数据与HJ-1A/HSI高光谱数据联合,借助HSI高光谱数据提供的连续高分辨率光谱信息,实现区域森林冠层高度的估测…… [查看]
  •   “绿绒蒿”是罂粟科绿绒蒿属植物的统称,是喜马拉雅地区众多高山植物的明星物种,被欧洲人称为“喜马拉雅蓝罂粟”。它花型硕大、色彩艳丽、姿态优美,也是著名的观赏花卉。根据最新发表的专著,绿绒蒿属植物全世界有79种,约80%的种类在中国境内,主要分布于四川西部、云南西北部、西藏东南部以及青海和甘肃南部,从海拔3000米的高山灌丛草甸到5500米的高山流石滩地带,都可以看到它们艳丽的身影,被称为“离天最近的花朵”。《森林与人类》“绿绒蒿专辑”是国内期刊对绿绒蒿的首次集中介绍。杂志约请国内外植物分类学权威专家、绿绒蒿研究专家,细数绿绒蒿的前世今生。日本植物学家、《喜马拉雅植物大图鉴》编著者、绿绒蒿属研究权威学者吉田外司夫撰写了《高处生长的智慧》,讲述绿绒蒿特殊的生境与习性。杂志特邀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副研究员、绿绒蒿属分类专家杨福生担任专辑科学指导并撰文《花儿为什么这样蓝?》,解读绿绒蒿花的蓝色之谜。国内顶尖自然、植物摄影师为专辑提供了大量精美的绿绒蒿照片,专辑共收录了34种绿绒蒿的珍贵影像,这是迄今最全的绿绒蒿影像。专辑还推荐了5个最佳绿绒蒿观花点,并有详尽的《中国绿绒蒿档案》,为广大“绿粉”寻花、赏花提供了实用指南。 [查看]
  • 《中国林学会通讯》2016年第1期共收录12篇文章,包括学会动态,分支机构与省级林学会动态以及林学会通知通告等相关内容。《第32届林业科学冬令营在海南举行》一文讲述了学生们在专家及老师带领下,走进红树林和热带雨林,感悟不同地理、气候条件下自然现象,了解热带雨林的自身特点、生态功能和与人类生活及经济社会发展的关系;学习红树林的生长规律、特殊功能与生态作用;认识红树林中不同树种,并开展了红树林水质监测等活动;系统开展了红树林保护区巡护、湿地鸟类观测、定位站科学监测、珍贵树种育苗与栽培等特色实践活动。 [查看]
  •   《森林与环境学报》第36卷第2期发文21篇,稿源来自全国众多省区,大量科研成果云集,反映本刊文坛繁荣、深得广大林业科研人员的信赖!本期研究内容多样,涉胶众多树种,涵盖森林生态、苗木培育、养分胁迫、土壤理化、植物病虫害、材料科学研究等众多科学研究的热点,期刊内容丰富,编排规范,科学性与可读性俱佳,对森林与环境相关学科科研成果起到了很好的推介作用。其中,金花茶体细胞胚增值优化、香菇菌糠不同粒径含量对马尾松菌根化苗木生长的影响、武夷山茶园重金属分布特征及风险评价、木本植物粗提物对桉树焦枯病菌的抑制作用、采脂对湿地松幼龄林生长和材性的影响等论文,不仅内容构思合理,写作规范,而且代表了相关研究领域的先进水平,将产生重要影响。 [查看]
  •   《林业科学》2016年第3期刊发文章17篇,其中,研究论文与报告10篇,综合评述1篇,研究简报4篇,植物新品种与良种2篇。内容涉及森林土壤、林木生理生化、林木育种、林木抗逆性、森林遥感与计测、有害生物防治、木材理化特性等。综合审稿专家意见,以下文章在学术水平、创新性等方面表现更为突出,值得广大读者关注。
      《基于机载P波段全极化SAR数据的复杂地形森林地上生物量估测方法》一文,通过引入局地入射角来实现地形效应的纠正,对复杂地形下生物量与坡度的关系的进行了深入研究,提高了生物量估算的精度。国际上已有一些使用P波段雷达后向散射进行森林生物量反演的研究,本文成果是利用国产机载雷达数据在复杂地形下取得的,有一定创新。 [查看]
  •    野鸟是北京的一道风景
       首都北京,不仅是中国的超大城市,还是一个野鸟云集的地方。《森林与人类》杂志日前出版的“北京野鸟专辑”,全景呈现了北京丰富多样的鸟类资源,重点介绍了雨燕、乌鸦、猛禽等北京特色野鸟和圆明园、颐和园等30个观鸟地,展现了北京野鸟的迷人影像与故事。
       北京地区处在全球最重要的候鸟迁徙通道——东亚−澳大利西亚通道上,是候鸟的迁徙驿站。北京地形地貌多样,植被垂直变化多样,为野生鸟类提供了适宜的栖息、繁殖和越冬环境。截至2015年底,北京记录了477种鸟,约为中国鸟类记录种数的1/3。而北京的面积是1.6万平方公里,约为国土陆地面积的1.67%,可见北京的鸟种和数量之丰富。 [查看]
  •   《森林与环境学报》出刊一年多来,得到广大林业科研人员的信赖与支持,稿源 来自全国各地,刊载内容充分展示了林学学科和森林与环境基础研究、应用研究的最新成果。2 016年第1期刊载20篇论文,涉及林学、土壤学、生理生态学、分子生物学、林业工程和风景园林 等学科的研究热点,内容丰富,编排规范,科学性与可读性俱佳,将对森林与环境相关学科的研究与发展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