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林学会(服务号)
中国林学会资讯(订阅号)
官网移动端

雷笋价格走低农户愁,中国林学会科技服务团专家助力竹林“掘金”

本文发布于:
2020-04-07
来源:
学术部
阅读5113
推荐0
评论0

(银龙谷农庄一景。 余建文/摄)

阳春三月的奉化区溪口镇小溪岙村,山气氤氲,水光迷离。

藏于密密雷笋林中的银龙谷农庄,迎来了中国林学会宁波服务团的12名专家,他们也是中国林学会和宁波市科协共同组织的“百名科技专家进百企”服务活动专家组成员。

雷笋收入减少,如何帮助农户走出眼下困境,寻找新增长点,是专家们此行的目的。

砻糠雷笋,是宁波市民过年餐桌上必备的食材。受疫情影响,今年砻糠雷笋售价大幅下降,销售渠道被阻断,笋农“遭遇寒冬”。

据了解,原本批发价每公斤22元的笋,最低时跌到8元。“因为收购商进不来,仅靠周围菜市场,销售量远远不够,雷笋积压严重。”中国林业乡土专家、溪口银龙竹笋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虞如坤告诉记者。

近一个多月以来,溪口不少镇、村(社区)干部主动带货,帮农户“吆喝”,更有联村干部倒贴油钱,将笋运到山下市场销售。

多方助力下,销售回暖,损失减小。“砻糠雷笋快结束了,大田雷笋要上市了,准备做烤笋。”虞如坤说。

(传统羊尾笋制作现场)

提高油焖笋等传统特产加工技术,改进加工配方、包装等,是专家们此行的目的之一。“服务站帮着给合作社牵线,对接自动化生产、包装设备制造企业,与合作社共同对笋制品进行多品种开发,在原有产品基础上改进加工配方、制作工艺。”中国林学会宁波服务站秘书长、宁波市林业园艺学会常务副理事长陆志敏说。

(林下羊肚菌种植)

银龙雷笋种植面积有8000多亩,尽管目前销售回暖,较之往年,农户这部分收入减少还是显见的。如何尽可能降低损失?林业专家提议,推广林下经济模式。

(种甜龙竹)

这一次,他们带来了黑皮鸡枞、甜龙竹等高价值经济作物,并演示栽培基质的制作过程。“甜龙竹是东南亚,我国云南、广西、福建等地常见的笋用竹,笋的口味香甜,可以生吃,售价达60元/公斤。这次在银龙闲置的大棚里,试种200株。”陆志敏介绍,这是宁波首次试种甜竹笋,已被列入奉化区科技项目。

(在余姚紫云阁农庄林下食用菌技术指导)

林下“掘金”,林业专家动足脑筋。

中国林学会宁波服务站帮助合作社引进大球盖菇、黑皮鸡枞、羊肚菌、黄精等高附加值食用菌和林下中药材,已先后在余姚、海曙、北仑、象山、宁海、奉化等地建立林下经济示范点13个,面积约150亩。

(黑皮鸡枞菌引进与栽培)

利用原本闲置的山林、果园,进行高价值林下作物种植,也让农户尝到甜头。比如,去年9月试种的大球盖菇,种植户通过超市、农贸市场、民宿饭店等多种渠道进行销售,单价可达30元/公斤,亩产值约3万元。

据了解,宁波本地食用菌菌种场正在建设中,今年下半年林下食用菌种植面积将达到500亩以上。

“我们将进一步发挥学会平台和人才优势,积极主动服务基层林农,推动产业复苏和发展,帮助企业和林农打赢疫情防控和复工复产两场硬仗。”中国林学会宁波服务站、宁波市林业园艺学会相关负责人称。

(林下黄精种植)

新闻多一点

宁波市林业园艺学会方面统计,自3月初“百名科技专家进百企”服务活动启动以来,已先后组织50余名林特专家、科技志愿者前往余姚、海曙、北仑、象山、宁海、奉化等地农业龙头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乡土专家、种植大户对接,共帮扶15家企业(合作社、家庭农场、户),服务果树、茶叶、香榧、竹笋、食用菌等产业,解决技术问题10余个。

此外,邀请中国林科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竹子协同创新与国际合作中心编印了《竹林下食用菌在技术要点》技术手册600份,向农户免费提供。

文章来源:宁波市科协

甬派客户端记者 张璟璟 金鹭 通讯员 徐欣中

我要评论(0)
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