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林学会(服务号)
中国林学会资讯(订阅号)
官网移动端

江西省林学会荣获2021年度省级学会考核评估优秀等次

本文发布于:
2021-12-28
来源:
江西省林学会
阅读45165
推荐0
评论0

近日,在江西省科协组织的2021年度省级学会考核评估中,江西省林学会在129个省级学会中排名第二,被评为优秀等次。

近年来,江西省林学会在江西省林业局党组领导下,根据中国林学会的指导,贯彻江西省科协工作部署,围绕全省林业中心工作谋划开展学会工作,取得突出成绩,连续5年荣获中国林学会“综合优秀”称号,也得到了中国林学会、江西省科协领导的充分肯定。

一、学术活动影响不断提升,成效显著。围绕全省林业中心任务和产业发展需求开展学术交流活动共20余次,如2019年在南京与四川等省(市)林学会联合召开“第七届中国林业学术大会省级林学会分会场”、在江西赣州组织召开“华东六省一市林学会学术交流暨全国家具产业发展学术研讨会”;2020年组织召开 “首届南酸枣产业发展高峰论坛”、“楠木培育学术座谈会”;2021年组织召开“第二届中国黄精产业发展研讨会暨首届江西(铜鼓)黄精高峰论坛”、“家具学科教育教学体系论证会”等学术会议。共有100余人次作学术报告,评审表彰学术论文近1千篇,参会人员2500余人次,学术影响力巨大,充分展示了林业科技创新成果。

二、科普工作内容不断丰富,形式多样。围绕生态文明建设和林业高质量发展需要,以承接政府购买服务,签订服务合同的形式开展林业科普工作。完善科普法律法规。起草江西省《关于加强林业科普工作的实施意见》、《江西林业科普基地管理办法》草稿送交省林业局科普工作主管部门,协助出台科普法规文件。推进科普基地建设。推荐授牌“全国林草科普基地”16个、“自然教育学校(基地)”15个,指导科普基地规范化、科学化建设。2021年命名首批江西自然教育学校(基地)6个单位;预审推荐申报首批“国家林草科普基地”3家,推荐申报中国科协“全国科普教育基地”1家。培育科普人才队伍。2019年对44个“全国生态文化村”村支部书记(村主任)等134人进行生态文化村建设管理培训,推荐16名基层技术人员申报中国林学会“乡土专家”,8人命名获证。2020年组建森林药材、油茶等2个专家科普服务团队。推荐申报中国林学会“最美林草科技工作者”1人。激发科普作品创作。连续2年协办“科普中国”科普微视频创新创业大赛,选送作品10余件,其中,4个项目获二等奖,6个项目获三等奖;举办科普培训。2019年在弋阳县举办雷竹种植培训;2020年在于都、崇义县举办油茶种植修剪培训,在南城县举办中药材种植培训;2021年在铜鼓县举办黄精种植培训,共举办近百场次培训,培训人员近千人次。发布科普倡议书。2次在高峰论坛上、1次在省科协官网上发表“倡议书”共3份。

三、自然教育工作稳步推进,具有江西特色。一是探索自然教育机制。开展5次专题调研,召开3次座谈会和2次高峰论坛,对自然教育课程设计、师资短缺、受众组织以及资源设施利用等问题交流研讨,探索到了一种与江西经济发展水平相适应的自然教育机制。2021年编制公布了“江西自然教育‘十四五’发展规划”(2021-2025年)和《江西省自然教育基地认定办法》。二是成立自然教育机构。2020年9月28日在婺源县成立江西自然教育总校(江西省林学会自然教育委员会)。三是提升自然教育理论水平。连续举办2届“江西自然教育高峰论坛”,200余人参会,18人次作学术报告,举办6场次青少年自然教育公益活动和自然教育嘉年华户外活动。二是鼓励自然教育机构挖掘地域特色文化,打造具有特色性、知识性、科学性、趣味性的自然教育读本和课程,推荐中国林学会自然教育优质活动课程4项、优质书籍读本3本。三是协办在四川开展的自然教育师培训,并组织18人参加培训;组织58人在江西婺源开展自然教育师培训,引导吸纳50余人加入自然教育志愿者;接待湖南省林业局自然教育调研考察团。

四、成果评价工作收获口碑,形成学会特色。2021年10月18日,正式成为江西省科技厅第二批科技成果第三方评价备案机构。3年19次会议,对22个项目开展了成果评价。受理的项目委托单位逐渐拓展到省外林业单位及相关知名大学,如四川、贵州、福建省林科院和中国林科院热林所、上海交大、南京林业大学等;评价项目逐渐涵盖跨区域性“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如“闽楠、桢楠、樟树用材林定向培育技术集成与创新研究”等。邀请了多人次院士参加评价,曹福亮、蒋剑春院士等应邀4人次参加成果评价。

五、组织建设工作系统推进,服务能力提升。一是以“党建”引领学会工作。省林学会党支部(功能性)党建活动规范有序,每季度召开了不少于1次会议,与相关单位支部联合开展3次活动。二是增补理事会领导,增设分支、内设机构。增补副理事长2名,组建新专业委员会7个(森林药材、珍贵树种、油茶、家具、生态文化、林产化工、南酸枣),竹子等多个专委会正在筹备组建中。成立内设机构2个(江西自然教育总校/自然教育委员会、江西林业科研协作联盟)。三是推动基层林学会工作。学会领导先后深入新余、宜春、九江、上饶、抚州、吉安等地调研,帮助克服当前因政府机构改革带来的人员、经费没有着落等困难,推动基层林学会开展工作,其中,南昌市林学会正在恢复之中,宜春、抚州、吉安市林学会完成换届,宜春市各县(市、区)林学会将在年底统一完成换届组建。四是编纂《江西省林学会志》。2018年4月13日启动编纂工作,2021年底脱稿,已与江西科技出版社接洽付印,全书160余页25万余字,记述了1959年以来60年间江西省林学会各个时期的学会工作,是为数不多公开出版的省级林学会志书。五是强化内部管理。按时完成了年度学会年检、财务审计;规范了财务管理制度;江西林学会微信公众号运行高效,信息传播效果好,3年来,发布资讯近200条,阅读量过万,极大地加快了信息传递时效和覆盖对象,提升了学会工作知晓度。

六、聚焦科技经济融合,助力经济社会发展。一是挖掘地方生态文化特色。分别以“蓝冠噪鹛”“千年鸟道”为主题连续举办2届“保护珍稀鸟类·传承生态文明”系列学术年会,共计230人参会,专家9人次作学术报告,表彰优秀论文37篇,展现了江西林业生态文明建设成果,助推了婺源县、遂川县特色文化旅游产业发展。二是服务大型企业。与华能、大唐等国(央)企开展合作并签署战略协议,派出专家组赴湖北黄冈、江西德兴、南城等地调研,将学会林业科学研究、成果推广转化、专家人才的技术优势,与公司的新能源项目开发、建设运营资金优势相结合,推动林业种植栽培与光伏发电产业互补衔接,实现科技经济融合发展。三是融入乡村振兴战略。响应江西省科协倡议,2021年5月联合发起成立了“江西省乡村振兴科技联盟”,实施“黄精林下栽培及综合利用推广”项目,派出专家20余人次,赴铜鼓县、进贤指导黄精、射干、迷迭香等药材种植和产业发展问题。加入“林下生态种植产业国家创新联盟”,推荐2人入选联盟理事。组织2次考察、1次座谈会,助推铜鼓县2020年被中国林学会授予“黄精之乡”称号,促成中国黄精产业发展研讨会于2021年在铜鼓召开,对铜鼓县黄精产业发展再上新台阶和县域经济发展具有巨大推动作用。四是开展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组织等级认定。对227家防治组织进行了等级评审认定,认定二级防治作业组织2家、三级防治作业组织145家、三级防治监理组织47家,规范了全省林业有害生物除治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

七、强化人才科技奖励,服务科技创新创业。一是举荐科技人才。推荐“最美科技工作者”、“最美林草科技工作者”候选人5名,1人荣获“江西省2020年最美科技工作者”称号;推荐梁希林业科技奖评审专家17人,推荐中国林学会文化与自然遗产分会委员候选人3人,其中,常委候选人1名,推荐林下生态种植产业国家创新联盟理事候选人3人,推荐中国林学会林下经济分会以及中国林业产业联合会林下经济分会和油茶分会等理事候选人10余人次,推荐第十五届林业青年科技奖候选人2名;向江西省科协推荐第十六届中国青年科技奖和“首届江西省创新争先奖” 候选人各1名,推选江西省科协八大代表2名(其中委员1名)。二是组织科技/普奖励。开展江西林业科技/普奖评审。3年来,共收到江西林业科技奖申报项目61个,评审获奖项目39个;收到江西林业科普奖申报项目27个,评审获奖项目20个。其中,2019年评审第五届江西林业科技奖17项目;2020年评审第五届江西林业科普奖科普作品类奖7个、科普活动类奖13个;2021年评审第六届江西林业科学技术奖22个。推荐申报中国林学会梁希林业科技/普奖。共推荐35个项目申报梁希林业科技奖,14个项目申报梁希科普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