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林学会第一届理事长

梁希(1883~1958)林学家、林业教育家。浙江乌程(今湖州)人。清末秀才。1905年考入浙江武备学堂,1906年赴日本士官学校学习,1907年加入中国同盟会。1912年回国,参加辛亥革命,在浙江从事新军训练工作。1913年重返日本,入东京帝国大学农学部攻读森林利用学科。1916年回国任教于北京农业专门学校。1923年赴德国萨克森德累斯顿高等林业专门学校研究林产制造化学。1927年回国,任北平农业大学教授兼森林系主任,次年任浙江省建设厅技正。1932年起任南京中央大学农学院教授、森林系主任、院长,并创建森林化学室。1935年当选为中华农学会理事长。抗日战争时期,与许德珩等共同发起组织九三学社。1946年后任中国科协总会理事长。1949年任南京大学校务委员会主席。建国后,历任政务院财经委员会委员,中央人民政府林垦部部长、林业部部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林业部部长,中国科学院生物学部委员,并任中国林学会第一届理事长,中华全国科学普及协会主席,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副主席,九三学社中央第二、三、四、五届副主席,第一届全国人大代表,第一、二届全国政协常务委员,中国人民保卫世界和平委员会常务委员。

梁希少年时就立志救国,投笔从戎,参加了辛亥革命。留学归国后,怀着发展中国林业的抱负,潜心研究林业和教书育人。其学识渊博,诲人不倦,在林产化学和木材学实验方面,取得丰硕成果。20世纪30年代初考察华东山区,著有《两浙看山记》等文,发出“地燥土干,来日大难”的警告。曾两度赴台湾考察林业,促成中华农学会、林学会台湾省分会的建立。20世纪40年代是中国科学工作者协会发起人之一,还联合英美法澳等国科协发起筹建世界科协。1945年,积极参加以郭沫若为首的爱国人士联名在《新华日报》发表《陪都文化界对时局进言》,反内战、反独裁,要求成立包括中国共产党在内的民主联合政府。1947年,积极奔走营救南京“五·二○”惨案中被国民党宪警逮捕的学生。新中国成立后,虽已年近古稀,但老当益壮,勇于挑起领导全国林业建设的重任,怀着“为人民服务,万死不辞”的信念,奔走于神州大地,擘划祖国绿化蓝图,把全部心血倾注于林业事业上。1951年在《新中国的林业》一文中,提出“普遍护林,重点造林,森林经理,森林利用”四大任务,对于林业建设具有重要指导作用。他的“黄河流碧水,赤地变青山”的美好愿望,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人为之奋斗。

梁希著有《林产制造化学》、《木材防腐学》、《木材菌害》等教材;译著有《木材制糖工业》等;主编《新华日报》科学副刊、《林学》杂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