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场合影
2025年4月13日,第十七届中国林业青年学术年会S4林草碳汇分会场在吉林农业大学举办。分会场由林草碳汇研究院和东北林业大学联合承办,围绕“林草碳汇提升与计量监测”主题,设置了特邀报告和专题报告,并就相关热点问题开展深入研讨,还针对SCI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 World Ecology》专辑组稿事宜进行了交流。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肖文发研究员应邀出席会议,来自科研院所、高校与企业的50余位专家学者和青年代表参加了会议。
庞勇研究员,李明泽教授,朱建华研究员主持专题报告
分会场报告由林草碳汇研究院办公室主任庞勇研究员、东北林业大学副校长李明泽教授和林草碳汇研究院办公室副主任朱建华研究员共同主持。
东北林业大学邵国凡教授以《森林碳汇遥感监测:多准才算准?》为题,深入阐释了碳汇计量的基本原理,详细解读精度测量标准,着重强调统一碳汇遥感监测精度评价标准对行业发展的重要意义,为后续探讨奠定理论基础。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赵旦研究员作《森林地上生物量遥感:从地面观测到时空监测》报告,介绍从单木至区域不同尺度生物量估算的关键技术,对生物量时间序列监测的发展方向进行展望,为生物量监测领域提供新思路。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毛德华研究员分享了《中国湿地土壤有机碳库时空变化》的报告,阐述从土壤样本点数据库构建、最优模型选择,到湿地土壤有机碳储量现状分析、变化及未来趋势预测的完整工作方案,为湿地碳汇研究提供实操路径。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徐大伟研究员报告了《基于冠层相对高度模型(CRHM)的天然草原地上生物量反演方法》,展示无人机多源遥感数据在不同利用类型天然草原地上生物量估算中的应用成果,拓宽草原碳汇研究手段。
代表发言讨论
在热点讨论环节,专家学者与青年代表围绕全球林草碳市场交易现状及发展趋势、大数据和人工智能背景下碳汇计量和监测的新技术新方法等话题,各抒己见、深入交流。大家就全球林草碳市场机制面临的机遇与挑战展开探讨,分析如何在新兴技术浪潮下革新林分-经营单位-区域尺度碳汇计量监测技术,探索林草碳汇潜力预估与提升的有效路径。
与会代表们结合自身研究领域,积极分享经验、交流心得。大家一致认为,林草碳汇的精准计量面临诸多科学和技术难题,如地面观测如何获取更精准的观测数据、怎样借助AI技术从不同空间尺度制定不同的碳储量监测方案、如何完善林草碳汇计量与监测体系等,均有待进一步探索研究。此次会议为林草碳汇领域青年和研究生拓宽视野、成长成才发挥了积极促进作用,也为该领域未来发展凝聚智慧、积蓄力量。
(S4林草碳汇分会场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