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场全景
2025年4月12-13日,第十七届中国林业青年学术年会S19森林大食物分会场在吉林农业大学举办。分会场由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经济林研究所承办,吉林农业大学林学与草学学院、浙江农林大学林业与生物技术学院、浙江大学产品产后技术创新中心共同协办,来自全国科研院所和高校的30余位专家学者和青年代表参加了会议。
森林食物产业紧密对接和服务粮油安全、健康中国、乡村振兴、“三北”工程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等五大国家战略需求,发展潜力巨大。据FAO统计,目前全球以森林食物作为重要营养来源的已超10亿人口,占世界人口的1/8,凸显了森林食物对世界粮食安全的重要贡献。国家林草局统计显示,2024年全国经济林种植面积7亿亩、林下经济利用林地面积6亿亩,各类森林食物年产量2亿多吨,人均140公斤,成为继粮食和蔬菜之后的第三大农产品。森林食物与大田作物粮食生态位错开、营养互补,是粮油安全的重要补充和重要保障。同时,森林食物资源还富含多种人体有益的功能成份和药用物质,比如仁用杏蛋白含量比水稻等主粮高2-30倍,为优化膳食结构、满足多样化需求,提供丰富多彩的物质基础,对推动健康中国战略具有重要的意义。
分会场围绕“森林食物资源精准培育与高值化利用”这一主题,设置了2个特邀报告,12个专题报告,就森林食物资源重要性状分子调控、林产品供应链品质调控、趋同演化研究、生理生态过程物候模型构建等方向进行了充分交流,并围绕“森林食物资源精准培育与高值化利用中的研究进展与趋势”这一热点问题开展研讨。
乌云塔娜、张殿松、张瑞主持报告会
特邀报告
分会场报告由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经济林研究所副所长乌云塔娜教授、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实验中心张殿松主任和浙江农林大学林业与生物技术学院副院长张瑞教授共同主持。特邀报告专家浙江大学求是特聘教授罗自生团队以“林下小浆果营养健康与供应链品质调控研究进展”为题,分享了林下小浆果的功能组分与营养健康、品质调控与病害防控、水凝胶保鲜技术等,为我国森林大食物品质与保鲜提供了新思路;南京林业大学国家海外优青叶亚进教授分享的《植物油脂代谢研究——从合成调控到抗逆响应》报告,介绍了木本油料脂肪酸与脂质合成途径、ACCase在模式植物中调控脂肪酸合成机理、ACCase在木本油料树种中的调控应用等,拓宽了我国木本油料育种基础的思考。
本次会议,与会代表们结合各自研究领域分享经验、沟通心得,针对当前育种领域存在的学术沟通壁垒、基因解析深度不足、资源共享机制不健全等突出问题,一致提出应建立多种分享模式的学术成果库,与应用型学科搭建起互通桥梁,重点打造跨学科、跨机构的开放式育种研发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