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主页
加入收藏
会员申请
邮箱登录
English

共同谱写油橄榄高效培育与高值利用新篇章——第十七届中国林业青年学术年会S20油橄榄分会场学术纪实

来源:学术部 发布时间:2025-04-22 浏览量:70

图片1-.png

参会专家和青年学子

2025年4月12-13日,第十七届中国林业青年学术年会S20油橄榄分会场在吉林农业大学成功举办。分会场由中国经济林协会油橄榄分会和油橄榄产业国家创新联盟承办,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吉林农业大学林学与草学学院、陇南市经济林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和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产化学工业研究所共同协办。会议以“油橄榄高效培育与高值利用”为主题,通过1个特邀报告,11个专题报告及研究生学术分享,聚焦油橄榄全产业链发展中的制约瓶颈和创新发展路径,系统探讨了油橄榄种质资源鉴定及其多样性、重要性状分子解析、抗逆杂交育种、品种评价选择、特征成分解析、大健康产品开发等前沿科学问题,全面涵盖油橄榄全产业链发展的多个维度。

聚焦产业需求,共谋发展新思路

微信图片2-.png

特邀报告人张建国研究员

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林业研究所张建国研究员在特邀报告《中国油橄榄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中,系统梳理我国油橄榄产业发展脉络,他表示,当前产业在种植规模扩张的同时,面临品种同质化、栽培技术不规范、产后加工技术落后等问题。针对这些问题,张建国研究员提出实现我国油橄榄产业“数量扩张”和“质量提升”同步增长的目标,强调要从源头加强品种选育,规范种植技术,加大产后加工研发投入,为产业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陇南市经济林研究院副院长张正武研究员作《全产业链视域下陇南油橄榄产业高质量发展制约瓶颈与创新驱动路径研究》专题报告。他表示,陇南作为我国油橄榄主产区,产业发展具有典型性。结合陇南实际,提出了构建产学研深度融合创新体系、加强品牌建设、延伸产业链等创新驱动路径,为地方油橄榄产业破局发展提供思路。

前沿研究精彩纷呈,赋能产业升级

种质资源与育种创新取得突破。在“油橄榄种质资源和育种”专题研讨环节,中国林科院林业研究所李金花研究员分享《油橄榄品种花期物候多环境稳定性分析和多性状指数选择》最新成果,通过多环境稳定性分析和多性状指数选择筛选出开花物候性状优良的油橄榄品种,为油橄榄育种提供更为全面和有效的品种选择工具。中国林科院林业研究所曾艳飞研究员系统阐述《中国油橄榄种质资源鉴定和多样性研究》重要成果,团队建立了“中国主要栽培油橄榄品种的指纹数据库”,搭建了“中国油橄榄数据库鉴定平台”,提出了未来应用于构建跨实验室、跨平台通用的油橄榄指纹数据库。中国林科院林业研究所王兆山副研究员以《油橄榄-尖叶木犀榄杂交育种研究》为题,分享了关于我国油橄榄育种新探索,针对现有品种适应性和抗逆性局限,利用油橄榄与我国乡土树种尖叶木犀榄开展杂交育种。目前已取得阶段性进展,培育出具有更强环境适应性和抗逆性的杂交后代,为丰富油橄榄种质资源、培育本土优势品种开辟新路径。

微信图片3-.png

专题报告人(从左向右依次)

张正武研究员、李金花研究员、曾艳飞研究员、王兆山副研究员和饶国栋研究员

微信图片4-.png

专题报告

重要性状分子解析取得进展。针对“油橄榄重要性状分子解析”专题,饶国栋研究员作《油橄榄提质增效:大数据到生产》专题报告。其团队构建油橄榄高质量基因组图谱,通过大数据分析和分子生物学技术,揭示油橄榄特色代谢物及基因调控网络,提出油橄榄最佳采收策略模型,为精准栽培、适时采收提供科学指导,从分子层面为油橄榄提质增效提供理论支撑。

微信图片5-.png

专题报告人刘宝乾助理研究员(左)和李文君助理研究员(右)

微信图片6-.png

专题报告

高值利用研究成果丰硕。围绕“油橄榄高值利用”主题,中国科学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刘宝乾助理研究员作《油橄榄系统性研究与大健康产品的开发》专题报告,介绍团队在油橄榄大健康产品和开发技术研究取得的重要成果。中国林科院林产化学工业研究所李文君助理研究员分享《油橄榄特征多酚成分解析及其在大健康产业中的应用研究》成果。团队专注油橄榄特征成分解析,特别是在超柔性油橄榄特征多酚纳米脂质体的制备、优化及其体外抗A375细胞的分子机制等方面已取得重要进展。两位青年专家展示了研制出的油橄榄大健康产品及研发技术,已经成功应用于产业并走向市场。

青年学子展示才华,科研创新活力迸发

会议特别设置研究生报告环节,为青年科研人才搭建展示舞台。中国林科院林业研究所崔祺禛博士生作《油橄榄酪氨酸脱羧酶(TYDC)和多酚氧化酶(PPO)基因分子功能初探》报告,聚焦油橄榄特色代谢物橄榄苦苷的合成通路及关键基因的功能解析,探讨了TYDC和PPO在油橄榄代谢中的作用机制。樊育彤硕士生汇报《油橄榄体细胞胚及基因编辑体系的构建》研究进展,建立了油橄榄高效离体扩繁体系、再生体系和遗传转化体系,初步摸索了油橄榄的基因编辑体系。马宏博硕士生介绍《油橄榄果肉角鲨烯含量动态变化规律及其多组学解析》研究进展,解析了油橄榄果肉发育过程角鲨烯含量动态规律及其生物合成通路,筛选出通路中潜在的关键酶基因。谷秋微硕士生介绍《油橄榄果实炭疽病转录组分析及真菌分离》研究进展,对开发的单拷贝核基因遗传标记,进行了遗传特征评估和遗传成分分析,并筛选出了关键通路候选基因。青年学子的研究紧扣产业需求与学术前沿,展现油橄榄研究领域的创新活力与科研潜力。

微信图片7-.png

研究生报告人(从左向右依次)

崔祺禛博士生、樊育彤硕士生、马宏博硕士生和谷秋微硕士生

践行“两山”理念,赋能林草新征程

微信图片8-.png

会场全景

本次会议紧扣年会“深入践行‘两山’理念,青春赋能林草新征程”主题,从理论创新到技术突破,从人才培养到产业实践,全方位展示油橄榄全产业链发展成果与需求。通过学术交流与思想碰撞,为油橄榄产业高效培育与高值利用提供新思路、新方法,凝聚产学研各界共识,明确产业发展方向。与会专家一致认为,围绕“油橄榄高效培育和高值利用” 主题,强化科技创新与产业需求对接,推动油橄榄产业的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是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双赢的重要途径,也是助力乡村振兴与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举措。本次会议成果将为我国油橄榄产业发展注入强大动力,推动产业迈向高质量发展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