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主页
加入收藏
会员申请
邮箱登录
English

第十三届全国杨树学术研讨会在新疆阿拉尔成功召开——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 服务林业高质量发展

来源:杨树专业委员会 发布时间:2025-08-27 浏览量:72

2025年8月23—26日,第十三届全国杨树学术研讨会在新疆阿拉尔市顺利召开。本次研讨会由中国林学会杨树专业委员会、新疆林学会、林木遗传育种全国重点实验室主办,塔里木大学与新疆林业科学院联合承办。来自全国13个省、市、自治区的70余名代表参会,涵盖11所高等院校和7所科研院所。

塔里木大学副校长张宏荣、新疆林业科学院院长陆海、中国林学会杨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卢孟柱、康向阳、胡建军等以及各委员出席开幕式,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林学会杨树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尹伟伦先生通过线上方式讲话,并做大会主旨报告。

会议以“杨树基础研究助力产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聚焦杨树学科前沿,围绕繁育技术与生态修复、种质资源评价与创新利用、生长发育与抗逆机制、常规育种与分子设计育种等重点议题开展深入研讨,积极推动产学研协同和杨树人工林产业提质增效。

b2b87df2-f620-4e26-b3e3-fd31267ac158.png

研讨会共组织23场高水平学术报告,全面涵盖杨树遗传育种、分子生物学、生理生态、病虫害防控及人工林经营等多个前沿领域,系统展示了我国杨树研究的最新进展,为产业创新与可持续发展提供了重要科技支撑。

多项报告体现多学科交叉融合的鲜明特色。遗传育种与分子生物学领域,《杨树再生过程中的表现遗传调控》《杨树基因编辑体系优化与木材形成的分子调控》《杨树PagWNDR1调控次生细胞壁合成的分子机制解析》等报告,从基因层面深入剖析杨树再生与木材形成的分子调控机制,为分子设计育种开辟新路径;生理生态与抗逆生物学方向,《胡杨从个体、种群到群落的多尺度生态响应》《毛白杨UBC32-SC35-bZIP49-AKT1模块调节耐盐性机制》等研究,系统解读杨树应对逆境的适应策略,为干旱半干旱地区杨树造林提供坚实理论支撑;病虫害防控领域,《合理配植抗性树种新疆杨和诱杀树种沙枣生态自控光肩星天牛灾害》的报告中,创新性提出生态调控害虫的方法,对减少化学农药使用、推动林业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会议交流成果兼具学术价值与应用前景。《杨树修枝对栽培生理与木材力学性质的影响研究》《毛白杨水分利用对间伐修枝的短期响应机制》为杨树人工林抚育管理提供了关键技术参考;《基因组选择技术创新与遗传改良初探》《杨树基因组结构变异挖掘与遗传效应分析》则展现了高新技术在杨树种质资源评价和育种中的广泛应用潜力。会议还围绕杨树系统分类、资源利用及生物经济发展等议题开展探讨,实现了从基础研究到产业应用的全链条覆盖。

会议期间,专家学者赴塔克拉玛干沙漠边缘的阿拉尔市睡胡杨谷开展实地调研,考察了千年胡杨复苏与生态保护成效。塔里木大学李志军教授结合胡杨生长特性,现场讲解其适应极端环境的结构机制与保护策略,为杨树及胡杨科研提供了重要实践案例。

 

5abf30f9-9e09-47e3-98f6-fd516844b909.png

会议同期,中国林学会杨树专业委员会召开了第八届常委和委员扩大工作会议,分析当前我国杨树研究面临的主要挑战,包括基因编辑等前沿技术产业化应用亟待加快、多逆境耦合响应机制需进一步深入研究、人工林长期生态效应及可持续经营模式有待系统评估等。委员会强调,下一步应加强跨单位、跨学科协作,整合基因组学、生态学、林学等多学科方法,推动杨树科研向精准化、高效化和绿色化方向发展。

为促进党建与业务深度融合,会议期间正式成立专业委员会党小组,并组织参观塔里木大学校史馆。通过深入了解学校弘扬南泥湾优良传统、抗大作风和“胡杨精神”的办学实践,与会代表进一步坚定了扎根林业科研、服务边疆生态建设的信念,凝聚起推动林业科技创新的精神力量。

 0a64940a-d319-429e-ac95-e57734abdea5.png

 

aed5e959-a1b3-45f3-bdb7-0f0bd20d06b9.png

本次会议系统展示了我国杨树科技最新成果,有效促进了学术交流和科研合作,对杨树学科创新和林业现代化发展具有积极推进意义。与会学者表示,将紧紧围绕国家林业重大战略需求,着力突破关键科学问题和核心技术瓶颈,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为推进林业高质量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拟稿:唐芳、李金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