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9月10-12日,第四届中国“南竹北移”学术经验交流会在聊城大学举行,本次会议由中国林学会和聊城大学主办,中国林学会竹子分会,山东林学会,聊城大学农业与生物学院,中国林学会竹子分会“南竹北移”服务站,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亚热带林业研究所和聊城市禾木竹子发展研究中心共同承办。中国林学会理事长赵树丛、聊城大学校长白成林、中国林学会竹子分会理事长蓝晓光、中国林学会副秘书长曾祥谓、中国林学会竹子分会“南竹北移”服务站站长张玉录等领导出席会议,来自全国林草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相关企事业单位等100余位代表参会。
此次会议旨在交流研讨竹子在我国北方园林绿化及生态景观建设中的科学应用,是全面落实中国政府和国际竹藤组织“以竹代塑”倡议,倡导绿色低碳生活的具体而又生动的实践,对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国际竹藤中心、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华南农业大学、四川农业大学、山东农业大学的专家分别围绕竹文化、培育技术、园林应用等内容进行了研讨。专家指出,南竹北移是我国自20世纪50年代起实施的一项战略工程,“南竹北移”也称“南竹北归”。归的不仅是物质之竹,更是北方文化之竹;归的不仅是南方之竹,而是北方客居之竹;归的不仅是资源之竹,而是北方产业之竹。
近年来,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制定“以竹代塑”重点推广科技成果汇编,竹子及其竹产品应用广泛推广,为推进“南竹北移”“以竹代塑”工作注入了新的契机和新的活力。我国的竹生态、竹产业、竹文化由高速发展向高质量发展转变,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全国竹林701万公顷,年竹材产量超过4000万吨,同时承载着5000余年深厚的竹文化传承。竹类资源、竹林面积、竹材产量以及竹产品对外贸易量均居世界首位。
聊城大学学生代表宣读了“以竹代塑”绿色低碳进校园活动倡议书。新一代的大学生要争做“以竹代塑”的自觉践行者、自觉践行者、创新推动者和美丽守望者。
与会领导、专家与聊城大学师生共同栽植“以竹代塑”纪念林。
聊城市是“南竹北移”工作的重要示范区域,2021年聊城市被中国林学会竹子分会确定为“南竹北移”永久会址。近几年来,聊城市高度重视“南竹北移”工作,大力开展“南竹北移”技术研究和示范推广,淡竹、金镶玉、黄槽等抗性强的竹子被广泛应用于景观、生态修复和文旅融合等领域,累计种植竹子3000余亩。同时,积极倡导“以竹代塑”,加快推广使用竹餐具、竹日用品、竹质可降解包装材料等产品,推进竹生态、竹景观、竹产业协同发展,为群众增添身边的绿、眼前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