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10 月 9 日至 15 日,世界自然保护大会(IUCN World Conservation Congress, WCC2025) 在阿布扎比举行。这场由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主办、每四年举办一次的全球最重要的专注于自然保护的国际活动,是世界自然保护领域最重要的盛会之一,使IUCN的1400多个成员组织能够民主地确定自然保护中最紧迫的问题及应对行动,以帮助指导人类与我们星球的关系。

本届大会以“Powering Transformative Conservation(推动变革性的保护行动)”为主题,汇聚了来自160多个国家的超过10000名参会者,包括来自政府、民间社会组织、原住民组织、学术界和商界的决策者,以共同推进并设定未来几十年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议程。中国林学会作为IUCN的非政府组织会员,受邀参加了此次盛会。
![]()

大会期间,中国林学会积极助力由自然资源部承办的中国馆的一系列边会活动,包括“中国世界自然遗产、世界文化与自然双遗产和风景名胜区:守护绿水青山 共享生态文明”主题边会、“中国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保护区体系建设进展与成就”边会、“多方参与的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主题边会和可持续生计和以社区为基础的保护案例分享等。同时,中国林学会参会代表沈瑾兰副秘书长和国际部郭文霞副主任还受邀与自然资源部国际司吴峻副司长、自然资源部宣教中心夏俊主任、国家林业和草原局保护地司贾恒处长等人就自然教育进行了座谈。

沈瑾兰副秘书长代表中国林学会介绍了2019年至今学会自然教育开展情况,包括理论研究、规划编制、标准制定、平台搭建、活动开展、人才培养、基地推选、课程教材推优、信息化建设等重点工作。沈瑾兰副秘书长介绍了学会国际合作工作和科普工作开展情况,以及学会近几年与IUCN教育与沟通委员会(Commission on Education and Communication,CEC)的合作等。经过座谈交流,自然资源部国际司吴峻副司长和宣教中心夏俊主任均表示,希望与学会就自然教育工作开展合作,与IUCN教育与沟通委员会(CEC)共同打造国际自然教育平台,将中国的自然教育推向世界。
大会期间,世界最佳自然保护地——IUCN绿色名录颁证仪式由IUCN主办,表彰了过去一年中新增的 27 处绿色名录保护地,使名录总入选地数量增至 104 处。这些保护地是经证实的成功案例,融合了公平治理、深度社区参与、生态完整性与有效管理。亚洲、非洲、美洲的中国、法国、巴西、美国等 13 个国家,涵盖海洋保护区、国家公园、公益保护地与世界遗产地等。其中有8处来自中国:湖北大佬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湖北木林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湖北五峰后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湖南张家界大鲵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黄龙世界自然遗产地、江苏盐城湿地珍禽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陕西周至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新疆天山世界自然遗产地(博格达片区),至此中国绿色名录入选地增至25处,与法国并列全球第一。

10月13-15日是IUCN会员大会,会员代表们审议了总干事、主席及各委员会主席提交的报告,讨论了《20年战略愿景》草案,并启动动议审议程序,50余项动议通过会员大会审议。15日,IUCN各会员代表通过现场投票选举产生了新一届理事会及各委员会主席等职务,在IUCN中国会员的共同努力和支持下,自然资源部专家、国家海洋减灾中心郭寅峰成功当选IUCN新一届理事,任期四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