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主页
加入收藏
会员申请
邮箱登录
English

第四届全国林木基因组与现代种业学术研讨会在乐山师范学院召开

来源:学术部 发布时间:2025-11-05 浏览量:173

图片1-.png

2025年11月1日至2日,由中国林学会和林木遗传育种全国重点实验室联合主办,乐山师范学院与乐山市林业科学研究院共同承办的第四届全国林木基因组与现代种业学术研讨会在乐山师范学院召开。来自林木遗传育种全国重点实验室、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国际竹藤中心、中国农业大学、北京林业大学、东北林业大学、南京林业大学、四川大学等单位的领导嘉宾、专家学者以及师生代表共110余人参会。本次研讨会紧扣“人工智能背景下的林木现代种业”主题展开深入研讨,为推动林业现代化建设注入强劲科技动力,是贯彻落实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促进林木基因组研究与现代种业深度融合的重要举措。

图片2-.png

会议现场

中国林学会副理事长陈幸良、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王军辉、中国林学会副秘书长曾祥谓、林木遗传育种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曾庆银、乐山师范学院校长李方裕出席开幕式,开幕式由乐山师范学院副校长农向主持。

图片3-.png

研讨会开幕式致辞

李方裕在致辞中代表乐山师范学院向与会专家表示热烈欢迎,并介绍了学校发展概况及林学学科建设进展。他指出,学校充分发挥乐山丰富的竹类资源优势,以生态学与环境科学为支撑,构建了以林学为核心,融合食品科学、人工智能,并延伸至碳汇科学与技术的农林生态学科集群。学校在良种选育、竹类病虫害防控、竹基新材料、竹林康养等领域形成了较为集中的科技创新优势,期待与会专家为学校林学学科建设提供宝贵建议。

王军辉在致辞中强调,中国林科院作为林木遗传育种全国重点实验室的牵头单位,始终以服务国家种业振兴与生态安全战略为己任。本届研讨会既延续了历届会议“聚焦前沿、凝聚共识、服务科研”的宗旨,也是直面林木育种周期长、遗传增益有限、精准化程度低等产业瓶颈,并积极拥抱科技变革的战略举措。推动人工智能与林木育种的深度融合,将有效优化从基因解析、性状预测到育种决策的全链条,助力产业由“经验依赖”向“数据驱动”和“智能引领”转型,为实现种源自主可控、筑牢国家生态安全屏障、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提供有力支撑。

曾祥谓在讲话中指出,人工智能正深刻改变科研范式。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林草科学联合基金已专门设立“林木复杂性状基因组人工智能选择”研究方向,并在2025年度围绕林草种业等重点领域布局了17个重点方向,资助力度显著增强。随着测序技术的快速发展,林木基因组学已积累海量数据,运用人工智能技术挖掘数据价值、精准预测基因功能、解析基因调控网络,已成为缩短育种周期、推进精准育种的关键路径。本次研讨会设立“林木种质资源与功能基因组学”“林木重要育种性状的遗传调控”“多维组学背景下的林木智慧种业”“竹功能基因挖掘与资源创新利用”四个专题,既注重基础理论研究,又关注产业实际需求,特别是竹资源专题紧密结合乐山及西南地区特色,充分体现了学术研究服务地方发展的导向。中国林学会将持续打造品牌学术会议、搭建成果转化平台,积极发展林草领域新质生产力,为林草种业振兴贡献力量,期待与会专家深入交流、碰撞思想。

曾庆银在讲话中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回顾了研讨会的创办背景与发展历程,阐释了“兼容并包,和谐交流”的会议宗旨,并呼吁更多科研力量投身林木研究领域。他强调,本届会议进一步拓宽了研讨范畴,促进了不同领域专家学者的深入交流,有力推动了学术研究与产业应用的融合发展。

图片4-.png

专家学者作主旨报告

在研讨会主旨报告环节,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中国林科院王军辉研究员以“珍贵树种云杉遗传改良研究进展”为题,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中国农业大学朱作峰教授以“非洲栽培稻驯化的分子机理及优异基因挖掘”为题,国家级青年人才、四川农业大学草业科技学院黄琳凯教授以“狼尾草基因资源挖掘与育种利用”为题,乐山师范学院农向教授以“地方高师院校赋能区域竹产业升级的探索与实践”为题,分别作了高水平报告,为林木产业与现代种业发展提供了前沿视角与战略指引。

图片5-.png

与会专家作交流报告

专题报告环节,与会专家学者围绕四大专题展开深入交流。在“林木种质资源与功能基因组学”专题中,山东省林科院李善文研究员、中国林科院陈益存研究员、成都大学胡建平教授分别作报告;在“林木重要育种性状的遗传调控”专题中,东北林业大学李成浩教授、南京林业大学薛良交教授、北京林业大学盖颖教授进行了深入研讨;围绕“多维组学背景下的林木智慧种业”,北京林业大学李伟教授、四川大学王婧教授、北京林业大学杜庆章教授分享了最新研究成果;在“竹功能基因挖掘与资源创新利用”专题中,国际竹藤中心刘广路研究员、乐山师范学院林涛教授和伏秦超副教授作了专题汇报。

图片6-.png

会议现场2

此外,来自全国多所高校与科研院所的专家及研究生代表,还围绕林木分子生物学、遗传育种与抗逆机理等前沿领域开展了广泛而深入的学术交流。

本届研讨会成功搭建了高水平的学术交流平台,集中展示了我国林木遗传育种领域资深学者的深厚积淀与青年科研人员的创新活力,系统呈现了林木基因组研究与现代种业发展的最新成果,为产业实践提供了坚实的理论支撑与技术参考,对推动我国林木领域科技创新、服务生态文明建设与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意义。